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1121116-15002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1121116-150027
論文名稱
Title
從宗親到移民?鄺治中對華人身分意識的研究
From Kins to Immigrants? Peter Kwong on the Evolving Chinese American Identitie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9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6-11-2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6-12-22
關鍵字
Keywords
鄺治中、美國華人、華人移民、華人研究、移民研究
Peter Kwong, Chinese Americans, Chinese immigrants, Chinese Americans study, immigrants stud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6115 次,被下載 10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611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03 times.
中文摘要
散落世界各地的華人有著共同的祖國歷史背景,同時也存在著各自獨特的在地生存軌跡。從華人學者角度來探析海外華人研究,除了其學術分析外,學者選擇的議題、背後具有的問題意識,都能夠體現出學者個人理論特性與研究經歷。
鄺治中的美國華人研究旨在傳達他欲證明華人社群充滿多樣性,華人族群勇於對抗既有體制、舊有勢力,華人並非默默無聲、逆來順受的一群人。本文究析鄺治中華人研究,他以美國唐人街傳統組織與華人之間的網絡關係,透露出他冀望華人擺脫傳統宗親身分。他分析美國華人勞工與政治,展現他希望華人勇於參與美國事務。他論述中國與美國華人彼此之間的影響,表達他企盼華人蛻變成真正成功移民者。這三部份都體現出鄺治中努力搜尋華人具有能動性與積極性的足跡。
本論文以鄺治中對美國華人社會的探析,作為北美華人族群的知識研究,以及北美學者研究華人的一種途徑。或可與東南亞華人研究互為參考,藉此可了解不同場域的海外華人研究,具有何種異質性論述層面。
Abstract
The Chinese around the world have the same nation history and meanwhile they have their own unique living sto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scholars’ overseas chinese study, we can know their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experiences from the topics and inquiries that they choose.
Peter Kwong’s research on Chinese Americans wants to prove Chinese Americans community is diverse. Chinese Americans have courage to fight traditional power and they are not silent and submissive. This thesis analyzes Peter Kwong’s Chinese Americans research. Kwong hopes Chinese Americans to get rid of clan identities by study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Chinese Americans. Kwong expects Chinese Americans are involved in America society by analyzing labor movement and politics in Chinatown. Kwong wants Chinese Americans to be the successful immigrants by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Chinese Americans. These three parts express Kwong’s efforts to quarry Chinese Americans’ agency and initiative.
The thesis provides a study of Chinese in North America and an approach to scholars’ Chinese research in North America. We maybe compare Chinese in North America with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This could help us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overseas chinese study in different site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文獻------------------------------ 7
第四節 鄺治中對華人的研究---------------1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14
第六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16
第七節 章節安排------------------------------18
第二章 傳統非正式政治結構------------------20
第一節 唐人街中的傳統組織---------------20
第二節 傳統組織與華人---------------------26
第三節 華人的能動性------------------------31
第三章 華人與美國勞工暨政治運動---------38
第一節 主流社會邊緣的華人---------------38
第二節 美國華人:勞工與政治------------44
第三節 華人的調整策略---------------------49
第四章 中國脈絡下的華人---------------------57
第一節 祖國與早期華人---------------------57
第二節 愛國華人------------------------------62
第三節 中國變遷對華人的影響------------67
第五章 結論--------------------------------------74

參考文獻-----------------------------------------8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
(一)期刊:
王笛,2006,〈華人社區的衝突、控制與自治—“二戰”前美國城市中的中國傳統
社會組織〉《史學月刊》,(11):93-101。
李其榮、傅義朝,1998,〈從旁觀者到參與者—戰後美國華人政治角色的變化〉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8-93。
李安山,2002,〈明清時期有關華僑華人的典籍筆記和研究概述〉,《華僑華人
歷史研究》,(2):41-47。
吳金平,2000,〈美國華僑與中國抗日戰爭〉,《衡陽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1):41-44。
吳悅,2004,〈論19世紀中國人移民美國的原因〉,《社科縱橫》,19(6):
112-113。
周敏、王曉暉,2000,〈華裔美國人的精英群體〉《社會學研究》,(5):48-
63。
周敏、林閩鋼,2003,〈從新移民和新華人移民聚居區看美國華人移民社區的變
遷〉《華夏人文地理》,17:115-120。
周敏、林閩鋼,2004,〈族裔資本與美國華人移民社區的轉型〉《社會學研究》,
(3):36-46。
閆彩琴,2006,〈二戰後越南華人政策演變探析〉《東南亞研究》(6):76-81。
郭玉聰,2004,〈美國華僑華人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作用〉《世界歷史》,(3):
49-57。
郭成康,2005,〈清朝皇帝的中國觀〉《清史研究》,(4):1-18。
高鑑國,1998,〈依然是 “熔爐” —論美國民族關係中的同化問題〉《世界民
族》,(3):1-10。
莊國土,2004,〈從移民到選民:1965年以來美國華人社會的發展變化〉《世
界歷史》,(2):67-77。
馬皚,2012,〈相對剝奪感與社會適應方式: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心理學報》,
44 (3):377-387。
陳靜瑜,1998,〈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華僑社會嬗變的狀況探析,1950–90〉,
《興大歷史學報》,(8):229-270。
陳靜瑜,2002,〈近半世紀來美國華僑社會史的研究取向述評 〉,《興大人文學報》,
(32):1117-1143。
秦素菡,2009,〈美國華僑對保皇會的支持與貢獻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3):66-72。
章揚定、陳慶勝,〈辛亥革命時期華僑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廣東社會科
學》,(1):139-146。
黃潤龍,2001, 〈中國的非法移民問題〉,《人口與經濟》,(1):12-22。
張喻涵,2015,〈戊戌變法研究述評 〉,《學理論》,(30):78-79。
楊振華,2003,〈印尼實行強制同化華人政策的原因探析 〉,《世界民族》,
(5):24-29。
蔡石山,1971,〈華工與中美外交 〉,《美國研究》,1(3):192-221。
蔡德奇、江永良,2002,〈海外華人地域分布變化特徵及原因〉,《華僑華人歷史研
究》,(1):36-39。
蔣炳慶,2009,〈二戰後馬來西亞華人與馬來人關係淺析 〉,《思想戰線》
(S1):118-119。
劉小寧,2013,〈海外華僑對抗戰的貢獻〉,《鍾山風雨》,(6):48-50。
歐志雄,2005,〈淺析美國早期地方排華及其對華僑的影響(1848~1882年) 〉,
《東南亞縱橫》,(6):56-60。
萬曉宏,2001, 〈淺論清政府對海外華僑政策之演變〉,《八桂僑刊》,(1): 8-
13。
潮龍起,2014,〈美國華人認同的歷史演變〉,《史學理論研究》,(2):78-88。
盧信吉,2012,〈如何評價中國模式?〉,《全球政治評論》,(37):175-180。

(二)書籍:
于秋仁,1992,《救國自救—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簡史 1933~1950’s》,香港: 三
聯書店。
李學民、黃昆章,1987,《印尼華僑史》,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恩涵,2003,《東南亞華人史》,台北:五南圖書。
吳劍雄,1993,《海外移民與華人社會》,台北: 允晨文化。
孫甄陶、張希哲,1997,《美國華僑史略與美國華僑社會之發展》,台北:華僑
協會總會。
麥禮謙,1992,《從華僑到華人–二十世紀美國華人社會發展史》,香港: 三聯
書店。
陳烈甫,1979,《東南亞洲的華僑華人與華裔》,台北:正中書局。
陳依範,1984,《美國華人發展史》,香港:三聯書店。
陳靜瑜,2000,《紐約曼哈頓華埠-一個美國華人社區之個案研究》,台北: 稻
鄉出版社。
單德興,2000《銘刻與再 現—華裔美國文學與文化論集》,台北:麥田出版。
葛劍雄,2005,《中國移民史》,台北: 五南圖書。
楊國標、劉漢標、楊安堯,1989,《美國華僑史》,廣東: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生茂,1991,《美國外交政策史 1775-1989》,北京: 人民出版社。
鄭萬里、蘇小紅、陳恆才、冷啓迪、楊彥華,2011,《夢回東方-華僑華人百年心靈
史》,台北:商訊文化。
劉伯驥,1976,《美國華僑史》,台北: 黎明文化。
劉家駒,1983,《菲律賓菲化運動之研究》,香港:香港學津書店。
關春如,1988,《美國華僑概況》,台北: 正中書局。

(三)翻譯書籍:
王冰、王賁、詹艷菁、王羽茜、何時雄譯,Peter Kwong 原著,2001,《黑著-
在美國的中國非法移民》,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區龍宇、陳慧敏譯,Michael D. Yates原著,2015,《為何我們需要工會?》,
台北:唐山出版社。
張時譯,Maxine Hong Kingston原著,1980,《杜鵑休向耳邊啼》,台北: 皇冠出版
社。
單德興譯,Francis L.K. Hsu原著,1997,《美國夢的挑戰:在美國的華人》,
台北:南天書局。
楊萬譯,Peter Kwong 原著,1982,《紐約唐人街 勞工和政治 1930-1950年》,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楊立信、壽進文譯,Peter Kwong 原著,1989,《新唐人街》,香港:中華書局。
楊立信、壽進文等譯,Peter Kwong 原著,2002,《新唐人街-當代美國華人社
區》,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譚啟龍譯,Peter Kwong、Dušanka Miščević 原著,2012,《中國人在美國的
發財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四)專書篇章:
王賡武,1970,〈馬來亞華人的政治〉,載於《東南亞與華人–王賡武教授論文
選集》,姚楠編,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55-192。
陳匡民,1950,〈美洲華僑通鑑〉,載於《華工出國史料匯編–第七輯 美國與
加拿大華工》,陳翰笙主編,北京:中華書局,9-14。
彭家禮譯,Gunther Barth原著,1964,〈苦力—1850-1870年美國華工史(摘譯)〉,
載於《華工出國史料匯編–第七輯 美國與加拿大華工》,陳翰笙主編,北京:
中華書局,75-163。

(五)學位論文:
林合勝,2001,〈馬來西亞華人角色轉變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
所碩士學位論文。
范光濠,2009,〈美國與臺灣勞資會議制度之比較〉,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學系碩
士學位論文。
徐源,2014,〈抗戰時期東南亞華人華僑的民族主義研究〉,湘潭大學歷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黃瀚嶠,2014,〈十九世紀美國排華運動中的不同聲音—以《國家》週刊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趙義娟,2012,〈美國移民史上難堪的一頁—中國移民與舊金山天使島移民拘留
所〉,華中師範大學世界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潘君,2011,〈民族主義與海外華僑華人—以美國華僑華人為研究中心〉,華中
師範大學世界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六)研討會文章:
鄭又平,2006,〈全球化與國際移民:國家安全角度的分析〉,政府再造與憲政
改革系列研討會:全球化之下的人權保障與人才共享研討會,2月21日,臺北:臺
北大學。

(七)網路資料:
中新社,2011,〈駱家輝宣誓就任美駐華大使〉,美麗島電子報:
http://www.my-formosa.com/article.aspx?cid=6,8&id=11697,檢索日期:2015
年8月5日。王麗穎,2014,〈亞投行路線圖猜想〉,人民網:
http://paper.people.com.cn/gjjrb/html/2014-11/24/content_1501990.htm,檢索日
期:2016年8月30日。
翁台生、魏碧洲、呂賢修、馮兆音、羅曉媛,2015,〈專訪/100年走一哩路
駱家輝3大傳奇〉,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story/6813/909917-
專訪/100年走一哩路-駱家輝3大傳奇,檢索日期:2015年8月6日。


二、英文:

(一)期刊:
Aldrich, Howard. 1975. “Ecological Succession in Racially Changing Neighborhood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Urban Affairs Review 10(1975): 327-348.
Foster, John W.. 1906. “The Chinese Boycott.” The Atlantic Monthly 97(1): 118-127.
Logan, John M., Wenquan Zhang, and Richard D. Alba. 2002. “Immigrant Enclaves
and Ethnic Communities in New York and Los Angel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7(2): 299-322.
Lyman, Stanford M.. 1974. “Conflict and the Web of Group Affiliation in San
Francisco’s Chinatown, 1850-1919.”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43(4): 473-499.
Massey, Douglas S.. 1999.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t the Daw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Role of the State.”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5(2):
303-322.

(二)書籍:
Benedict, Anderson.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Verso.
Chan, Sucheng. ed.. 2006. Chinese American Transnationalism: the Flow of People,
Resource, and Idea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during the Exclusion Era.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Chin, Ko-Lin. 1996. Chinatown Gangs: Extortion, Enterprise, and Ethnic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olidge, Mary Roberts. 1909. Chinese Immigration.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Kingston, Maxine H. 1980. China Men. New York: Vintage Books.
Kuhn, Philip A.. 2008. Chinese among Others: Emigration in Modern Times.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Kwong, Peter . 1979. Chinatown, New York: Labor & Politics, 1930-1950.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Kwong, Peter and Dušanka Miščević. 2005. Chinese America: the Untold Story of
America’s Oldest New Community. New York: The New Press.
Lee, Yan Phou. 1887. When I Was A Boy in China. Boston: Lothrop Publishing
Company.
Lui, Mary Ting Yi. 2005. The Chinatown Trunk Mystery: Murder, Miscegenation,
and Other Dangerous Encounters in Turn-of-the-Century New York City. New
Yor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iščević Dušanka and Peter Kwong . 2000. Chinese Americans: the Immigrant
Experience. [Southport, Conn.] : Hugh Lauter Levin Associates, Inc.
Stanford, Lyman M.. 1974. Chinese Americans. New York: Random House.
Sung, Betty Lee. 1967. Mountain of Gold.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Yung, Judy, Gordon H. Chang and Him Mark Lai. eds.. 2006. Chinese American
Voices: From the Gold Rush to the Present.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三)專書篇章:
Guest, Kenneth J. 2013. “From Mott Street to East Broadway: Fuzhounese
Immigrants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New York’s Chinatown”. In Chinatowns
around the World: Gilded Ghetto, Ethnopolis, and Cultural Diaspora, eds.
Bernard P.Wong and Tan Chee-Beng. Leiden: Koninklijke Brill NV, 35-54.
Hollingshead, August B. and Frederick C. Redlich. 1958. “An Anglo-Saxon Core
Group”. In Racial and Ethnic Relations, ed. Bernard E. Segal. New York:
Thomas Y. Crowell Company, 105-114.
Tien Ju-Kang. 1953. “Clanship.” In The Chinese Overseas II, ed. Hong, Liu.
New York: Routledge, 31-50.
Zhou Min and John R. Logan. 1989. “Returns on Human Capital in Ethnic Enclaves:
New York City’s Chinatown.” In The Chinese Overseas II, ed. Hong, Liu.
New York: Routledge, 432-450.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