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31112-23182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31112-231827
論文名稱
Title
從經濟安全角度看兩岸關係發展
An Economic Security Perspective on Cross-Strait relation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2-07-1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2-08-31
關鍵字
Keywords
兩岸關係、非傳統安全、經濟安全、兩岸經貿、經濟計劃
Economic Security,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economic planning,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cross-strait relation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94 次,被下載 35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9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57 times.
中文摘要
後冷戰時期,經濟取代意識形態成為評估國家執政優劣的標準之一,傳統冷戰時期的盟友或敵人,在謀求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模糊了彼此的關係。經濟安全相較於傳統政治或軍事安全而言,屬於非傳統安全,冷戰結束終結了意識形態競爭,但經濟發展與波動對國家產生重大影響,使經濟安全的重要性被提升至與政治安全或軍事安全同等重要的地位,經濟安全改變了國家利益的順序。
兩岸在經濟發展方面被視為奇蹟,兩岸經貿交流在彼此互補的情況下發展熱絡,但經貿互動並未外溢至政治領域,建立政治互信,反而加深彼此政治上的隔閡。交流過程中,相對弱勢的台灣,因感受到經濟安全威脅,在避免中國以經促統的策略考量下,採取限制交流的防衛方式,但此舉未能遏止民間與中國經貿往來,隨著經貿熱絡,更形成經濟成長依賴中國的現象,使台灣產生經濟發展與生存利益的衝突,此一結構性問題,並非來自中國以經促統策略的結果,而是台灣在全球化發展中,產業發展及結構所形成的問題。台灣經濟安全威脅來自於全球化發展中,未能脫離半邊陲角色,產業未能有效轉型且功能逐漸被取代。兩岸經貿交流,對中國改革開放及經濟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中國希望能夠和平崛起,除了對內邁向「小康社會」,對外追求「和諧世界」,創造一個有利於中國持續發展的環境,一個為繞著中國的經濟發展環境,此為中國崛起的關鍵,繼東協之後,台灣將扮演著關鍵角色。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理論與方法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5
第二章 中國國家發展戰略與經濟安全 17
第一節 中國國家發展戰略 – 小康社會 17
第二節 中國產業發展與經濟安全 25
第三章 臺灣國家發展戰略與經濟安全 59
第一節 臺灣國家發展戰略 59
第二節 臺灣經濟安全 62
第四章 兩岸經貿合作與經濟安全 111
第一節 兩岸經貿合作之建制與中國的經濟安全 112
第二節 兩岸經貿合作之建制與臺灣的經濟安全 119
第五章 結論 129
參考書目 13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中文文獻
(一)、 專書:
丁渝洲主編,2006,《台灣安全戰略評估2005-2006》,台北:財團法人兩岸遠景交流基金會。
丁樹範 編,2002,《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
于宗先,王金利,2003,《一隻看得見的手 : 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台北:聯經。
大前研一 原著,李宛蓉譯,2006,《無國界的世界:民族國家的終結》,新北:立緒出版社。
尹啓銘,2004,《台灣經濟轉捩時刻》,臺北市:商周出版社。
王逸舟,2011,《創造性介入-中國外交新取向》,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包宗和、吳玉山主編。2009年。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朱鎔基答記者問編輯組編,2009,《朱鎔基答記者問》,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行政院經濟委員會,2009,《2008台灣經濟發展歷程與策略》,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新世紀國家建設計畫》,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新世紀第二期國家建設計畫》,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何茂春,2010,《經濟外交學教程》,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
吳典城,2001,《台商投資中國法網通》,臺北市:星定石文化出版社。
吳敬璉,2010,《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教程》,上海市:上海遠東出版社。
吳曉波,2008,《中國.飆富時代 : 1993-2008企業風雲全紀錄》,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宋鎮照,2006,《建構台灣與東南亞新世紀關係 : 南向發展之政經社場域策略分析》,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
李伸一等,2002,《「近年由於臺灣投資條件不足,產業外移大陸日增,對台灣經濟產生深遠影響,惟政府相關部門之因應是否妥適」專案小組調查報告》,臺北市:監察院。
李非,2004,《台灣經濟發展通論》,北京市:九州出版社。
李英明,2001,《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市:生智文化出版社。
杜紫宸,詹文男主編,2008,《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遠景與策略2008版》,台北市: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林祖嘉,2005,《兩岸經貿與大陸經濟》,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社 。
胡鞍鋼、胡聯合,2005,《轉型與穩定-中國如何長治久安》,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孫明德 主編,2007,《世界工廠或市場?解構中國經濟大未來》,台北市: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孫震,2003,《台灣經濟自由化的歷程》,台北市:三民書局。
袁鶴齡 主編,2003,《全球化VS區域化:亞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契機與挑戰》,台中縣:若水堂股份有限公司。
高希均等編著,2006,《兩岸經驗20年》,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
高長,2008,《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張亞中,2003,《全球化與兩岸統合》,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張亞中,2007,《國際關係總論》,台北縣:揚智出版社。
張賜祿,曲家琪文編,2008,《台灣經濟 : 新局與發展》,臺北市:時報文教基金會。
野村綜合硏究所著,2008,《掌握亞洲大錢潮 : 前進大湄公河經濟圈戰略》,臺北市:日月文化出版社。
陳博志,2004,《台灣經濟戰略 : 從虎尾到全球化》,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
陳德昇主編,2008,《經濟全球化與台商大陸投資:策略、佈局與比較》,台北縣:INK印刻出版社。
陳德昇主編,2009,《台商大陸投資名人訪談錄》,台北縣:INK印刻文學出版社。
詹滿容主編,2003,《WTO架構下兩岸互動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雷家驌,2000,《國家經濟安全導論》,西安市:陝西人民出版社。
劉慶元,2003,《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臺北市:揚智文化出版社。
鄭福生主編,1992,《兩岸經貿關係之檢討與展望》,台北市: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
戰略曁國際硏究中心,國際經濟硏究院,2006,《重估中國崛起 : 世界不能不知的中國強權》,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蕭萬長,2008,《專業治國》,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社。
謝浩範、朱迎平譯注,2000,《管子》,台北市:台灣古籍出版社。
羅致政主編,2010,《ECFA大衝擊:台灣的危機與挑戰》,台北市:新台灣國策智庫。
(二)、 翻譯書籍:
Buzzan, B. 原著,朱寧 譯,2003,《新安全論》,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Collum Henderson 原著,寰宇證券投資顧問公司譯。1998。《亞洲風暴-金融危機與政經效應》。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rederic S .Pearson and Simon Payaslian 原著,楊毅,鐘飛騰 譯 。2006。《國際政治經濟學全球體系中的衝突與合作》。北京:北京出版社。
James A.Caporaso 原著, 林翰譯。1998。《政治經濟學理論》。台北:風雲論壇。
John Perkins 原著,戴綺薇譯,2007,《經濟殺手的告白》,台北:時報文化。
Joseph S. Nye 原著,李靜宜譯,2011,《權力大未來:軍事力、經濟力、巧實力的全球主導》,臺北市:天下遠見。
Sara Bongiorni 原著,黃治蘋譯。2007。《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臺北:早安財經。
Susan L. Shirk 原著,溫洽溢 譯 ,2008,《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台北:遠流。
Will Hutton 原著,林添貴譯,2009,《惡兆 : 中國經濟降溫之後》,台北:遠流。

二、期刊
王勤,2003,〈台灣對東南亞直接投資與"南向政策"〉,《台灣研究集刊》,2003(2):96-100。
吳玉山,2007,〈顏色革命的許諾與局限〉,《台灣民主季刊》,4(2):67-112。
吳德美,曾聖文,2005,〈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對東協經濟發展影響〉,《問題與研究》,44(3):57-91。
宋鎮照,1996,〈台海兩岸與東南亞國家之關係與策略〉,《問題與研究》,35(5):15-28。
李國雄,2005,〈中國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政治經濟分析〉,《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9(12):14-19。
林瑞華、耿曙,2008,〈經濟利益與認同轉變:台商與韓商個案〉,《東亞研究》, 39 (1):165-192。
林錦盛,2005,〈小康社會與中國現代化〉,《綏化學院學報》,25(2):4-6。
邵宗海,2002,〈WTO可否提供兩岸談判僵局突破的溝通管道 〉,《中國大陸研究》,45(5):57-71。
門洪華,2003,〈中國國家戰略利益的拓展〉,《戰略與管理》,2003(2):83-89。
耿曙、林琮盛,2005,〈全球化背景下的兩岸關係與台商角色〉,《中國大陸研究》,48(1):1-28。
高長,2008,〈兩岸關係的回顧、新情勢與前瞻〉,《遠景基金會季刊》,9(3):167-198。
張金清、吳有紅,2010,〈外資併購對我國經濟安全的潛在威脅分析〉,《復旦學報》,2010(2):1-8。
許志嘉,2009,〈認同轉變:兩岸關係的結與解〉,《東亞研究》,40(1):39-74。
曾繁華、魯貴寶,2007,〈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因素及增強經濟安全對策研究〉,《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7(10):5-8。
童振源,2000,〈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經濟與安全的交易〉,《遠景季刊》,1(2):31-80。
童振源,2000,〈評陳水扁經濟安全發展戰略的兩岸經貿政策〉,《經濟前瞻》,2000(3):92-96。
童振源,2003,〈兩岸經濟整合與臺灣的國家安全顧慮 〉,《遠景基金會季刊》,4 (3):41-58。
童振源,2006,〈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問題與研究》,45(2):25-60。
楊仕樂,2004,〈中國威脅?經濟互賴與中國大陸的武力使用〉,《東亞研究》,35(2):107-142。
楊鴻,2009,〈美國國家安全審查對主權基金的監管及其啟示-結合美國國家安全審查相關規則最新改革的分析〉,《河北法學》,27(6):179-185。
葉萬安,2009,〈在逆境中開創台灣經濟發展新境界〉,《台灣經濟論衡》,7(4):49-52。
趙嘉文,2004,〈產業發展與國家安全〉,《經濟前瞻》,2004(3):68-73。
樓春豪,2006,〈進攻性現實主義“中國威脅論”的實質〉,《國際關係學院學報》,2006(3):14-18。
蔡昌言、連弘宜,2008,〈“中國崛起”對中美與中俄關係發展之戰略意涵〉,《遠景基金會季刊》,9(3):81-128。
蔡偉銑,2009,〈技術官僚與產業升級:台灣1970年代IC計畫的重新檢視〉,《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1(1):25-99。
蔡增家,2002,〈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日本、東協與中國大陸互動關係的轉變〉,《中國大陸研究》,7(3):75-99。
鄭為元,1999,〈發展型「國家」或發展型國家「理論」終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999(34):1-68。
顏建發 ,2005,〈回應中國南向戰略之對策 〉,《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4):1-11。
魏鏞,2002,〈邁向民族內共同體:台海兩岸互動模式之建構、發展與檢驗〉,《中國大陸研究》,45(5):1-55。
顧志文,2010,〈兩岸關係的分歧與匯合:新功能主義的分析觀點〉,《國防雜誌》,25(4):260-283。
顧瑩華,1998,〈台商在東亞投資的概況及策略-兼論金融風暴對台商投資的影響〉,《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1998(2):1-12。
龔宜君,2005,〈半邊陲之台灣企業在世界體系的鑲嵌〉,《台灣東南亞學刊》,2(1):61-82。

三、網路資料
兩岸經貿統計月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大陸經貿數據(經濟部國貿局) 兩岸貿易統計(經濟部統計處) 重要經濟指標(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重要國情統計(主計處) 財政部財政統計月報(財政部) 工業生產統計月報(經濟部統計處) 內政部統計處 新華網
人民網
中國國家統計局 北京統計信息網 中華經濟研究院 東亞經貿投資研究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