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論文名稱 Title |
社區意識與節慶文化活動價值之探討-以高雄市大港埔觀光節及內門宋江陣為例 The study of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value of festival activities -The Case of Dagangpu Tourist Festival and Neimen Songjiang Battle Array in Kaohsiung |
||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
|||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
語文別 Language |
||
學位類別 Degree |
頁數 Number of pages |
99 |
|
研究生 Author |
|||
指導教授 Advisor |
|||
召集委員 Convenor |
|||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
|||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
2018-07-18 |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
2018-09-04 |
關鍵字 Keywords |
內門宋江陣、社區意識、節慶活動、獨特性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Festivals and Events, Uniqueness, Neimen Songjiang Battle Array |
||
統計 Statistics |
本論文已被瀏覽 5900 次,被下載 1 次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90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 times. |
中文摘要 |
近年國家間政府的競爭壓力只有愈發現實嚴峻,各國政府轉向積極的開發及增益觀光產業,因為節慶文化活動在觀光產業中佔有重要的一環。在台灣的節慶文化活動,仍受傳統民俗宗教節慶活動影響,傳承著許多漢人留傳的習俗文化,各地方政府以不同型態與規模的推動地方節慶文化活動中,也包含許多地方傳統宗教祭祀民俗節慶等,其目的就是為提升地方節慶文化產業化、推動觀光與行銷地方特色、活絡經濟產值與促進地方合作團結發展,再創地方的繁榮蓬勃景象。傳統的農村社會民俗節慶活動是源自生活文化中作息風俗,配合自然節氣晴耕雨讀、秋收冬藏外,其他意義有:祈求豐收、風調雨順、村里防衛、敬神祈福、祭祀遶境求安、團聚而源生出的武陣節慶活動。 從2011高雄縣、市合併以來由民政局、文化局、觀光局等局處辦理,類似常規性的年度辦理一區一特色節慶活動,本文主要研究主題為「內門宋江陣」、「大港埔節光節及鼓壽宮會香活動」,透過民俗慶典活動可呈現饒富文化傳承意義外,是否為地方增益社會聯繫、環境認知及社區情感凝聚而影響節慶活動價值?是研究者研究動機啓發點。 本研究以大港埔鼓壽宮會香活動及內門宋江陣節慶活動,採取個案分析、文獻分析及參與觀察法作為資料蒐集的工具,個案範籌界定論述後加以文獻分析,並於2012年開始到2013年參與兩地節慶活動場域的實際觀察、記錄及訪談等工作,以整體資料分析歸納並印證研究假設與文獻研究結果發現:一、社區聯繫 :大港埔世居人口少、作息迴異聯繫網絡建立不易;內門區世居人口多社區聯繫網絡建構綿密。二、環境認知:大港埔人口流動快速降低了對環境認知的時空條件;內門區人口少流動對環境認知較充份。三、社區情感連結:大港埔居民都市化生活因治安複雜降低鄰人間信任度及對社區情感連結;內門區居民我群連結強烈,歸屬感及依附性濃厚。研究結果居民在於社區聯繫、環境認知及社區情感連結較少者確實對節慶文化活動效果有影響。 建議公私部門在規劃及發展地方節慶活動時,從城市特有人文環境中善用資源整合,再重組共享時考量可以表徵出在地唯一獨特性的節慶活動,才能創造更多吸引力。 |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 on the government among various countries has only become more and more severe. Since festivals and culture event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various national government start devotes their attention to develop actively and gain more benefit from tourism industry. In Taiwan, Taiwan’s festivals and culture events are still mainta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pass on the custom and culture of Han Chinese people. In those local festivals and culture events which promote in different kind and scales by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has also include many sacrifice and folk festivals of traditional religious. And the purpose of their promotion is to increase the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push forward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do the marketing of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ctivate the economic value output, enhance the local teamwork and development and make the place become glorious and flourishing. Take the ancients as an example, in the pass, those folk festival of the traditional rural society were originally coming from its lifestyle. From conforming the 24 solar term, there would have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晴耕雨讀— if there is a sunny day outside, we would do the farm work; if it’s a raining day,we would study inside the house” and “秋收冬藏— plow in the spring,weed in the summer,collect in the autumn and keep in the winter”. Furthermore, there are also having other meaning like: hopping to have bumper harvest, good weather for crops, eliminate the disaster and protecting the village. When it comes to the folk festivals and events, there are plenty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which attract at least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tourists and customer every year. And those events are all held for people to pray for good fortune, safety and to have a reunion with family. The main discussion of this article is— Neimen Songjiang Battle Array, Da-gang Po Tourism Festival and Gu Shou Temple Hui Xiang Activity. Since 2011,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unty and city of Kaohsiung, the Civil Affairs Bureau, Bureau of Cultural Affairs and Tourism Bureau of Kaohsiung are holding some common characteristic festival activity for each district in Kaohsiung.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of the author is: Except for learning the meaning of plentiful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aiwan, can it also have the added value from having those folk festivals? Such as, bring up the social interaction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gather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ommunity, etc. In this article, the method for data analyzing and collecting has including “Case Analysis Method,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and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Scope each case study before doing discourse analysis.From 2012 to 2013, participate in the actual observation, recording and interviewing of the festivals in Da-gang Po and Neimen district.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data from the entire article, verify the research hypotheses and document. The result has found out: 1. Social Interaction: It has low habitation ratios at Da-gang Po, thus it’s difficult to build up the social network due to its differential life style; Neimen district has low habitation ratios and strong social network. 2.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ts location of Da-gang Po is in the downtown which has convenient traffic and rapid population flow, therefore, due to the limited of time and space, it’s lack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Neimen district has slow population flow and good awarenes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3. Consciousness of The Community: Since the security of urbanized life of the Da-gang Po is complicated, it reduced the mutual trust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esident; the resident at Neimen district have strong self-awareness, sense of belonging and dependency. Overall, there are few residents have the actual effect on those folk festivals and event, o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gather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ommunity. Here comes a suggestion that when planning or operating the folk festivals and events, it could have a good combination of culture resource and show the uniqueness of each city to have more attraction. |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方法...……………………………………………………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12 第一節 社區意識之意義……………………………………………..12 第二節 節慶文化活動意義..………………………………………....24 第三節 社區意識對節慶文化活動之影響…………………………..35 第三章 大港埔觀光節與鼓壽宮之探討……………………………..38 第一節 大港埔與鼓壽宮之起源……………………………………..39 第二節 大港埔觀光節與鼓壽宮之社區意識.……………………….50 第三節 社區意識對大港埔鼓壽宮節慶活動之影響………………..54 第四章 內門宋江陣之探討.………………………………………….60 第一節 內門宋江陣的由來.………………………………………….60 第二節 內門區宋江陣節慶活動之社區意識.……………………….63 第三節 社區意識對內門宋江陣節慶活動影響……………………..71 第五章 結論及建議..…………………………………………………79 第一節 研究結論…………………………………………………......79 第二節 研究建議..………………………………………………........84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參考文獻 一、政府文件 內政部社會司,2000,《社會工作辭典》,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所,《南島文化》,http://www.ianthro.tw/p/49。檢索 日期:2014年5月30日 台中縣文化局,2004,<2004台中縣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成果專輯>, 台中縣政府出版。 台南縣文化局,2000,<台南縣產業文化活動成效分析之研究-89年白河蓮 花節>, 台南縣文化局出版。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2011,<地方產業相關輔導計畫執行成 效評估>,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出版。 行政院研考會,2013,<我國大型地方節慶活動發展策略之研究>,行政院 研考會編印。 交通部觀光局,2005,<94年台灣大型觀光節慶活動效益評估報告書>,交 通部觀光局出版。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3,<高雄驛>,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出版。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0,《打狗驛》,高雄文化局出版。 陳其南,1996,<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發展研討會會議實錄>,東吳大學發 展處編印。 二、書籍 內政部,1995,《從社區發展的觀點,看社區、社區意識與社區文化》,社 區發展季刊。 王瑛曾,1993,《重修鳳山縣志·卷五》,警光教育出版。 白秀雄 ,2000,《社區的定義》,內政部出版。 安東尼·湯森著,張美惠譯,《城市的未來應該是什麼樣子?》,臉譜出版 社。檢索日期:107年8月5日。 李壬癸,2011,《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前衛出版社。 李英明,200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三民出版社。 侯錦雄、宋念謙,1998,《台中市黎明住宅社區居民社區意識之研究》,建 築學報出版。 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正中書局出版。 陳其南,1996,《地方行政與社區總體營造》,文化部出版。 郭銀漢,1995,《祭祀圈與社區意識》,社會福利月刊出版。 黃深勳、曹勝雄、王昭正、陳建和、許雅智,1999,《觀光行銷學》,國立 空中大學出版。 黄源協、劉素珍、蕭文高,2007,《社區意識及其影響因素之探索性研 究》,社區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出版。 曾旭正,2013,《台灣的社區營造》,遠足文化出版。檢索日期:107年7 月25日 黄榮鵬、張凌翔,2018,《觀光行銷》,華立圖書出版。 葉至誠,2010,《社區工作與社區發展》,秀威資訊出版。 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滿意度分析-以第 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台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局出版。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心理出版社。 詹火生、黄源協、陳小紅、薛承泰、古允文,2014,《社會正義與社區參 與》,五南出版。 三、期刊論文 王明元、楊淑美,2007,<節慶活動對社會文化的衝擊~以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 化>,商業現代化學刊。 吳英明,2001,<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 社區發展季刊,1996,<凝聚社區意識-建構社區文化>,衛福部社會家庭署 出版。 李亭林、許惠珊,2010,<以利害關係人的角度探討節慶的發展-以高雄萬年祭為 例>,國立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振春,1995,<凝聚社區意識建構社區文化>,社區發展季刊。 林瑞欽,1994,<社區意識的概念-測量與提振策略>,社會發展研究季刊 一期。檢索日期2016年8月1日。 姚文琦,2001,<台灣廟會活動的閒暇向度及其宗教意涵-以大甲媽祖進香之 行為為例>,哲學與文化期刊。 洪惟仁,2016,<臺灣的社會地理語言學及其理論>,臺灣語文研究期刊出版。 徐震,1979,<社區一詞的用法及其演進>,社區發展季刊。 徐千峰,2008,<社區組織參與社區環境規劃之研究-以台南市社區空間營造 計畫為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學位論文。 黄世輝、邱瀅儒,2003,<鹽水武廟與社群互動形式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 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論文。 黃章展,2004,<民眾參與節慶活動需求之研究-大甲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 >,台中縣政府出版。 黃源協、蕭文高、劉素珍,2007,<社區意識及其影響因素之探索性研究>, 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彭玉樹、于卓民、梁晉嘉、梁奕忠,2010,<台灣管理學門質性研究之回顧與 展望>,中山管理評論。檢索日期:107年1月2日 郭瑞坤、王春勝、陳香利,2007,<居民社區培力與社會資本,社區意識關 聯性之研究 - 以高雄市港口社區為例>,公共事務評論。 張凱智、宋秉明,2010,<民眾參與、地方依附對觀光發展態度關係之研究- 以三個不同觀光發展形態社區為例>,觀光休閒學報。檢索日期:107年7月17日 陳其南,1998,<最有魅力的資產>,師友月刊出版。檢索日期:107年7月 27日。 張凱智、吳美萱,2014,<從文化認同理論建構影響節慶活動>,國立台東大學 師範學院休閒事業管理碩士論文。 葉莉莉、陳怡蓉,2011,<社區概念的歷史流變談社區照護之實踐>,護理雜 誌出版。 鍾憲瑞、羅萱,2010,<不同脈絡觀點下的個案研究途徑>,中華評論學報 。檢索日期2018年6月22日 戴志璁、蔡亞云,<居民社區意識、社區參與對福利社區化滿意之探討>, 正修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檢索日期2018年6月1日。 財團法人高雄市鼓壽宮、高雄市大港埔文化發展協會,2015,<祈福祝壽會 香大典-媽祖護照>。檢索日期2018年11月8日 高雄市文化局、玉衡商圈創意發展協會著,2015,<戀戀-大港埔>。檢索日期2017年11月1日。 四、網站 大港埔,201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大港埔。檢 索日期2017年1月10日。 大港埔鼓壽宮,2015,https://zh-tw.facebook.com。 內門區公所,2017, https://neimen.kcg.gov.tw/。 台中市文化局,2015,http://2018mazu.tccbus.tw/newsContent.aspx?id=21。 台東縣政府,2016,http://balloontaiwan.taitung.gov.tw/zh-tw/events。 林柏均,2011,社區分類, https://sites.google.com/site/s9714347/she-qu-zi-liao。 高雄市政府,2015,宋江陣公開網站,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 檢 索日期:2018年1月20日。 新興區公所,2015,公開網站https://hsingsin.kcg.gov.tw/。檢索日期2017年1 月5日。 Tracy Brooks,2012,<BootsnAl>,https://www.bootsnall.com/ 美麗島 站。檢索日期2017年1月10日。 |
電子全文 Fulltext |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
QR 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