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30118-17235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30118-172356
論文名稱
Title
台灣縣市合併改制後對地方派系存續的影響 -以原高雄縣為例
The Impact of Taiwanese Local Government Reform of Mergering Cities and Counties on Local Factions' Sustainability -A Case Study of Previous Kaohsiung Coun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8-07-1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8-08-01
關鍵字
Keywords
政黨、地方派系、高雄縣、縣市合併、制度變革
county and city merger, institutional reform, Kaohsiung County, local factions, political partie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918 次,被下載 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91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9 times.
中文摘要
本文重點在於探討高雄縣市合併改制後,取消鄉鎮市長選舉改為區長官派、取消鄉鎮市民代表選舉、議員應選員額減少及首長改設一人等制度變革,對原高雄縣地方派系產生的影響,以及分析高雄縣地方政治從1986年民進黨成立後,長期由民進黨執政,政黨從未輪替下,地方派系與政黨的關係。
  本文首先分析歷史文獻資料,釐清地方派系的起源、發展及結構,以了解派系演化及消長情形。再者,針對縣市合併改制所造成之制度變革及政黨與派系之關係,對相關人士進行質性深入訪談,以探討縣市合併改制後在政治上對於地方派系所造成的影響,並分析地方派系與政黨,尤其是民進黨之關係。
  根據文獻分析、訪談結果發現,縣市合併後,高雄縣地方派系,在紅派瓦解、白派靠人脈經營關係及隨著資源在國、民二黨之間遊走、黑派政黨化之情形下,地方派系尚且不會消失,但隨著人事凋零、政治環境改變,是否還能維持現有運作的狀態,值得探討。未來,地方派系則可能繼續遊走於執政與在野、藍營與綠營之間的夾縫與矛盾中,尋求自身在政黨政治運作中的生存之道。
Abstract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system reform on the local factions in previous Kaohsiung County after the merger of Kaohsiung County and Kaohsiung City. The system reform includes cancelling elected township mayors and appointing district chiefs instead, abolishing county magistrate as well as representatives of townships, and reducing number of councilors. This paper is also aimed at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factions and political parties in previous Kaohsiung County, which has long been ruled without rotation by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86.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d clarifies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of local factions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and growth of factions. In addition, in response to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s caused by the merger and reorganization of counties and ci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parties and factions, qualitative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relevant parties to explore the political impact on local factions after the merger of counties and cities,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ions and political parties, especially the DPP.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terview results, after the merger of counties and cities, the local factions of previous Kaohsiung County were in the situation that the Red School disintegrated, the Black School merged to DPP, and the White School mingled around the two main parties according to its connections and resources. Local factions will not disappear. But with the lapse of personnel and changing political environment, it is worthwhile to quest whether local factions can maintain their current state of operation. In the future, local factions may continue to swim in the gaps an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ruling and opposition parties, the blue and green parties, seeking their own way of survival in the operation of party politic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論文審定書 i
誌 謝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 錄 v
圖 次 vii
表 次 vii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相關理論 3
第三節 研究途徑、方法與流程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6
第二章 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的背景 28
第一節 高雄縣市合併改制的過程 28
第二節 高雄縣市合併後制度變革分析 29
第三節 原高雄縣紅、白、黑三派之變遷 32
第三章 縣市合併對地方派系的影響 60
第一節 鄉鎮市改制為區對於地方派系的影響 60
第二節 高雄市議員選舉的派系參與 62
第三節 高雄市長選舉的派系動向 77
第四章 縣市合併後地方派系與政黨的關係 87
第一節 地方派系與國民黨的關係 87
第二節 地方派系與民進黨的關係 94
第三節 地方派系與政黨之連動關係 100
第五章 結 論 102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6
參考文獻 107
附 錄 11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 中文專書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耀德,1994,《南台灣的政治天空》,高雄:自立報系。
林政緯、沈鑼志,2012,《地方派系與政黨輪替》。臺北:蘭臺出版社。
施威全,1996,《地方派系》,台北:揚智文化。
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
陳華昇,2010,《我國直轄市、縣市議員選舉制度相關問題評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彭瑞金,1995,《台灣野生的政治家:余登發》,p135-164,台北:時報文化。
趙永茂、1978,《台灣地方派系與地方建設之關係》,高雄:德馨室。
趙永茂,1997,《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翰蘆出版社。
廖忠俊,2000,《台灣地方派系及其主要領導人物》, 台北:允晨。
蔡明惠,1998,《台灣鄉鎮派系與政治變遷:河口鎮「山頂」與「街仔」的爭鬥》,台北:洪葉文化。
蔡榮祥,2014,《雲嘉南地方派系的持續與變遷》,新北市:華藝學術出版社。

二、 期刊論文
丁仁方,1999,〈統合化、半侍從結構、與台灣地方派系的轉型〉,《政治科學論叢》,第十期,頁59-82。
王金壽,2004,〈瓦解中的地方派系:以屏東為例〉,《台灣社會學》,第七期,頁177-207。
王金壽,2006,〈臺灣侍從主義時代的結束〉,《當代》,第227期,頁26-37。
王業立,1998,〈選舉、民主化與地方派系〉,《選舉研究》,第五卷,第一期,頁77-94。
王業立、蔡春木,2004,〈從對立到共治:台中縣地方派系之轉變〉,《政治科學論叢》,第二十一期,頁189-216。
王蓓潔,2017,〈初探地方議會選舉政黨化傾向-以2010、2014直轄市議員選舉為例〉,國會季刊,2017/3(45:1期)P51-69。
何鴻明、王業立,2010,〈地方派系如何操控寺廟的管理權?以大甲鎮瀾宮的人事選舉為例〉,《台灣民主季刊》,第7卷,第3期 ,p123-186。
吳重禮,2002,〈台灣地區「派系政治」研究文獻的爭議:美國「機器政治」分析途徑的啟示〉,《政治科學論叢》,第十七期,頁81-106。
杜慶承,2005,〈中央政權輪替對地方派系的影響:彰化縣個案研究〉,《選舉研究》, 第 12 卷第 1 期,頁117-145。
林佳龍,1989,〈威權侍從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政治解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卷,第1期,頁117-143。
高永光,2004,〈「台北縣地方派系與黑道互動模式之研究〉,選舉研究,第11卷,第1期,頁33-72。
翁立紘,2015,〈民主化的不確定性與地方派系的調適:臺灣地方派系研究的發展與展望〉,《民主與治理》,第二卷,第二期,頁 67-82。
黃信達,2011,<台中縣市合併升格後地方派系與政黨關係初探>,政治與政策 , 1卷2期,頁91 – 140
黃東益、謝忠安,2014,〈縣市合併改制議題之研究:以高雄市、臺南市及臺中市為例〉東吳政治學報,第32卷第3期,頁 51-129。
張佑宗與盧信宏,2014,〈總統選舉、國家認同與侍從主義的消失?--2000 年後雲林縣的個案研究〉,《政治科學論叢》,第 61 期,頁 1-40。
張茂桂、蔡明惠,1994,《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河口鎮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7 期。
湯京平與陳冠吾,2013,〈民主化、派系政治與公民社會─以嘉義縣的社區營造與「終結派系」為例〉,《台灣民主季刊》,第十卷,第二期,頁105-138。
趙永茂,1996,〈台灣地方派系的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關係〉,政治科學論叢7:39-56。
趙永茂與黃瓊文,2000,〈台灣威權體制轉型前後農會派系特質變遷之研究:雲林縣水林鄉農會一九七○及一九九○年代為例之比較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十三期,頁165-200。
趙永茂,2001,〈新政黨政治形勢對台灣派系政治的衝擊:彰化縣與高雄縣個案及一般變動趨勢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十四期,頁153-182。
趙永茂,2004,〈地方派系依持結構的演變與特質-高雄縣內門鄉的個案分析〉,《台灣民主季刊》,第一卷,第一期,頁85-117。
蔡明惠,1998,《台灣鄉鎮派系與政治變遷:河口鎮「山頂」與「街仔」的爭鬥》,台北:洪葉文化。
謝相慶,2012,〈2010台灣5都公職人員選舉之分析〉,國家政策研基金會。
簡錫堦,2008,〈解構金權鞏固民主〉,《台灣民主季刊》,第五卷第三期,頁185~192。

三、專書篇章
內政部,2010,《99年縣市改制直轄市實錄》,P490-507。
陳介玄,1997,〈派系網絡、樁腳網絡及俗民網絡:論台灣地方派系形成之社會意義〉,收錄於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編,《地方社會》,台北:聯經出版公司,頁31-67。
黃信達,2010,〈台中縣市合併升格對地方政治生態影響初探〉,收錄於,宋興洲、陳建仁編,《公共政策與地方治理:地方自治論文集》,台北:華藝數位,頁221-252 。

四、官方文獻
高雄市議會全球資訊網,http://www.kcc.gov.tw/index.aspx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A0040003
中央選舉委員會,https://www.cec.gov.tw/

五、學位論文
白育慈,2016,《派系的持續與變遷:以台中市地方派系為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林振祿,2016,〈政黨政治發展與臺南地區地方勢力變遷(2005~2014)〉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國屏,1993,《派系、反對勢力與地方政權的轉型:高雄縣的個案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芳銘,1996,《地方派系的結盟與分化變遷之研究:以嘉義縣和高雄縣為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男固,2001,《地方派系依侍動員結構的演變與特質-高雄縣內門鄉的個案分析》,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卓政防 2005 《高雄縣地方派系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碩士班 碩士論文。
徐兆霖,2011,《高雄縣市合併改制對地方派系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禎瑜,2013,《制度變遷與地方派系之關係:以台南縣市合併升格為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卓穎,2015,《台灣成形中之地方政治新生態初探:從縣市層級選舉觀察台中市與嘉義縣地方派系》,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睿仁,2002,《民進黨與地方勢力變遷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全,2002,《地方派系公職候選人甄補策略之研究-高雄縣個案》,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柏叡,2016,《漁會侍從連結的變遷 (1985-2016):以基隆區漁會為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信宏,2011,《誰取代了侍從主義?政治分歧與選制變遷下雲林縣政治連結的持續與變遷》,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六、學術研討會
林文斌,2008,〈選舉制度改革對地方派系的影響:台灣高雄縣的個案研究〉,載於《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2008 年選後台灣地方政治》學術研討會,台中: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林文斌,2010,〈從派系競爭到政黨對抗?以台南、高雄地方政治為例〉,載於《「新 區劃‧新思維:2010 年地方自治新局的開創與展望」》學術研討會, 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吳乃德、陳明通,1992,《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台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形成》,中央研究院. 社會科學研究所: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學術研討會。
高永光,2002,〈二十一世紀台灣地方派系的發展〉,2003年兩岸政治與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高永光,2003 ,<政黨輪替與地方派系勢力變遷-基隆市的個案分析>台灣政治學會暨「世局變動中的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台灣政治學會主辦。
徐永明、陳鴻章,2002,〈地方派系在國民黨:衰退還是深化?〉,2002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全球化與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由中正大學政治學系主辦)。

七、外文部分
Andrew J. Nathan. 1973. “A Factionalism Model for CCP Politics” The China Quarterly, 53:34-66。
Belloni, Frank P. & Beller, Dennis C. 1978. Faction Politics : Political Parties and Fac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anta Barbara, Calfornia : Clio Press, pp. 418-419.
Hunington, Samuel P.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Jacobs, Bruce J. 1980. Local Politics in a Rural Chinese Cultural Setting: A Field Study of Mazu Township, Taiwan, Canberra: Contemporary China Centr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iii, 247 pp. (Contemporary China Papers)
Lucian W, Pye. 1985 .Asian Power and Politics: 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Authorit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ande, Carl H. 1977. "Introduction: The Dyadic Basis of Clientelism." In Friends, Followers, and Factions: A Reader in Political Clientelism, eds. S. W. Schmidt, L. Guasti, C. H. Lande, and J. S. Scott.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Jacobs, J. Bruce, 1979, “A Preliminary Model of Particularistic Ties in Chinese Political Alliances: Kan-ch'ing and Kuan-hsi in a Rural Taiwanese Township,” The China Quarterly, No. 78 (June), pp. 237-273
Wu, Nai-teh, 1987, 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Ph. 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