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121116-20414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121116-204140
論文名稱
Title
政黨轉型與民主化:台灣和南韓之比較分析
Party Change and Democratiz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aiwan and South Kore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6-04-0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6-04-12
關鍵字
Keywords
政黨改變的整合理論、民主化、政黨改變、中國國民黨、民主正義黨
KMT, DJP, Party change, Democratization,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Party Goals and Party Chang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919 次,被下載 8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91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88 times.
中文摘要
本文試圖以Harmel和Janda的政黨改變的整合理論,分析比較台灣和南韓民主化後,其威權執政黨中國國民黨和民主正義黨的適應與政黨改變。建立於整合理論的假設和推論之上,誘發政黨產生改變的權力因素和目標因素,各自代表著政黨改變的內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體現於一次關鍵性的選舉事件對政黨形成的外部衝擊,分別發生在中國國民黨於2000年總統選舉的慘敗,以及民主正義黨於1988年國會大選失利而陷入朝小野大的困境。同時,經歷選舉事件後,領導人乃至於主導團體所代表的領導階層其權力結構亦產生變化,這意味著內部權力分配以及後來的政黨改變現象兩者間,具有直接性的主導作用亦或推波助瀾的效果。最後,中國國民黨祭出以勝選為目標的黨改造對黨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民正黨則與在野陣營合併新組民主自由黨延續執政黨的角色。
透過政黨如何改變、為何改變以及政黨改變的意義等問題意識,觀察中國國民黨和民主正義黨的適應與政黨改變,印證了整合理論中涵蓋的命題「政黨擔任了影響環境改變的角色,同時環境亦形塑著政黨的改變」。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an application of Harmel and Janda's Integrated Theory of Party Change to explain the change in dominant parties of Taiwan and South Korea after the democratic transition. Using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nd propositions of the theory, exposes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rationale for party change.
External stimuli for change rest on a critical election experience by each of these two dominant parties. For the KMT electoral defeat 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2000 and for the DJP the legislative electoral defeat in 1988 served as important external catalyst for party change. Leadership changes and factional coalition changes were also factors identified as leading to party change in these two parties. All of these factors led to massive changes in the KMT in order to regain executive power while the DJP merged with another party in order to retain influence in government.
By examining the how’s, why’s and motives of party change of the KMT and the DJP corroborate Harmel and Janda’s theory that parties affect their environment and vice-versa.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論文公開授權書 ii
致謝辭 iii
中文摘要 iv
Abstract v
目錄 vi
圖次、表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背景 5
第三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方法 9
第四節 文獻回顧 11
第五節 章節安排 13
第貳章 研究理論與設計 15
第一節 政黨改變理論之原理與架構 15
第二節 政黨改變的整合理論 21
第三節 台灣和韓國威權執政黨轉型的研究設計 26
第參章 台灣和韓國的威權政黨背景 30
第一節 台灣的威權執政黨:中國國民黨 30
第二節 南韓的威權執政黨:民主正義黨 37
第三節 台灣民主化下的威權執政黨:中國國民黨 45
第四節 南韓民主化下的威權執政黨:民主正義黨 51
第肆章 台灣和韓國的政黨轉型 58
第一節 台灣和南韓的政黨改變 58
第二節 台灣威權執政黨改變的內外部因素 64
第三節 南韓威權執政黨改變的內外部因素 72
第四節 國民黨和民正黨的政黨轉型因素之比較 82
第伍章 結論 86
第一節 國民黨的適應與改變 86
第二節 民正黨的適應與改變 87
第三節 研究成果與限制 89
參考文獻 92
一、中文部分 92
二、英文部分 9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一) 書籍
朱立熙,1993,《再見阿里郎》,台北:克寧。
李建榮,2004,《藍天再現:連戰與國民黨的重新出發》,台北:遠見。
李登輝,2004,《見證台灣:蔣經國總統與我》,台北:允晨文化。
林秋山,1977,《朴正熙總統傳》,台北:幼獅文化。
林耀淞,2004,《李登輝與國民黨分裂》,台北:海峽學術。
倪炎元,1995,《東亞威權政體之轉型: 比較台灣與南韓的民主化歷程》,台北:月旦。
夏 珍,2000,《日落國民黨》,台北:遠見。
張少文,2009,《韓國外交與對外關係》,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張慧英,2000,《李登輝:1988-2000執政二十年》,台北:遠見。
許福明,1986,《中國國民黨的改造(1950~1952)─兼論其對中華民國政治發展的影響》,台北:正中書局。
郭定平,《韓國政治轉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陳世宏編撰,2004,《李登輝先生與台灣民主化》,台北:玉山社。
葛永光,1989,《政治變遷與發展:台灣經驗的探索》,台北:幼獅文化。
葛永光,1996,《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蔡增家,2005,《南韓轉型:政黨輪替與政經體制的轉型(1993-2003)》,台北:巨流。
鄭繼泳,2008,《韓國政黨體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二) 期刊
石忠山,2011,〈當代韓國政黨政治之發展與挑戰〉,《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7卷,第1期,頁113-46。
朱立熙,2011,〈南韓的民主轉型─以光州事件為分水嶺〉,《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7卷,第2期,頁155-82。
吳文程,2001,〈政黨競爭的互動與共識〉,《「政黨政治與選舉競爭」學術研討會》,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old.npf.org.tw/Symposium/s90/901006-IA-s7.htm
吳文程,2014,〈解嚴後台灣政黨的競爭策略:Downs理論的再檢驗〉,《東吳政治學報》,第32卷,第3期,頁1-49。
吳玉山,2001,〈多黨制、聯合內閣與中華民國的民主發展〉,《「選後 台灣政局新走向」研討會》,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2/645
吳慶第,2004,〈韓國政治發展與總統大選〉,《韓國學報》,第18期,頁1-35。
李敦球,2000,〈韓國民主政治的變遷和走向〉,《國際論壇》,第2期,頁68-76。
林秋山,1981,〈韓國總統的選舉及其權限〉,《台北留韓同學聯誼會》,第3期,頁50-66。
林震,2008,〈駕馭「第三波」:台灣和韓國民主化比較研究〉,《二十一世紀》,第47期。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803080.htm
胡佛,1991,〈臺灣威權政治的傘狀結構〉,《二十一世紀》,第5期,頁36-40。
高朗,2001,〈從威權國民黨到民主國民黨〉,《國政論壇》,第一卷,第七期,頁106-107。
連戰,2000,〈挑戰正在眼前,時機就是現在!──連戰代主席在民國八十九年六月十七日中國國民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臨時會議開場典禮致詞〉,《近代中國》,頁8-13。
郭正亮,1998,〈李登輝現象:民主轉型與政治領導〉,《民主、轉型?台灣現象》,金耀基主編,台北:桂冠圖書,103-142。
郭秋慶,2010,〈韓國民主轉型的形成與延伸的問題〉,《台灣國際研究季刊》,6(4):1-27。
陳宏銘,2013,〈「選舉機器」政黨轉型路線與黨政關係的建構:中國國民黨的經驗(2000~2012)〉,載於《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七卷第二期,台北:五南,頁43。
陳華昇,2002,〈國民黨改造與轉型之評析〉,國政評論,內政(評)091-075號。
隋杜卿,2007,〈蔣經國總統與解嚴〉,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1/1927
董向榮,2006,〈韓國政黨政治的發展與演變〉,《當代韓國》,第2 期,頁 49-54。
趙東濟,2002,〈韓國憲政史上憲法制定與修改變遷〉,《韓國學報》,第17期,頁317-328。
劉兆玄,2000,〈本黨改造工作--民國89 年6 月17 日中國國民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臨時會議改造工作報告〉,第137期,頁25-30。
蔣永敬,2000,〈從「百年老店」的興衰看國民黨的改造「自救」〉,《海峽評論》,第118期,頁35-39。
鄭繼泳,2007,〈韓國政黨與政治體系變遷動因初探〉,《當代亞太》。


(三)專書篇章
吳重禮,2013,〈台灣政黨的持續與變遷:理論與資料的對話〉,載於《台灣政治學刊》,第十七卷第二期,頁1-14。
林秋山,〈南韓政黨重組與結盟的經驗〉,載於《政黨重組,台灣民主政治的再出發》,蘇永欽主編,台北:新台灣人,127-132。
林秋山,1990,〈民正黨內部運作之研究〉,載於《世界各國主要政黨內部運作之研究:韓國執政黨》出版:正中書局,頁287-338。
林秋山,1990,〈韓國朝野合組新黨之經緯〉,載於《世界各國主要政黨內部運作之研究》,出版:正中書局, 頁339-352。
林秋山,1995,〈南韓的政治發展〉,載於《政黨政治知多少?》,陳麗莎主編,台北:前衛,169-201。
林秋山,2013,〈南韓的憲改與政治發展〉,載於《經驗兩韓》,林秋山主編,台北:三民,128-139頁。
林秋山,2013,〈南韓的總統選舉〉,載於《經驗兩韓》,林秋山主編,台北:三民,455-472頁。
林秋山,2013,〈政黨重組結盟勿蹈南韓覆轍〉,載於《經驗兩韓》,林秋山主編,台北:三民,411-414頁。
胡佛、朱雲漢等,1997,〈台灣與南韓民主化過程中的國際面向分析〉,載於,《新興民主國家的機遇與挑戰》,田弘茂、朱雲漢主編,台北:業強,458-514。
張瑞猛、陳華昇,1991,〈政黨決策過程〉,載於《政黨政治與台灣民主化》,楊泰順主編,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95-122頁。
曹俊漢,1991,〈塑造中國國民黨為公共政策政黨芻議〉,載於《政黨政治與台灣民主化》,楊泰順主編,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49-94頁。
彭懷恩,1991,〈台灣地區政黨內部結構之分析──比較國民黨、民進黨、中華社民黨〉,載於《政黨政治與台灣民主化》,楊泰順主編,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1-20頁。
楊泰順,1991,〈國民黨在野勢力的互動關係〉,載於《政黨政治與台灣民主化》,楊泰順主編,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123-148頁。


(四) 學位論文
柯瑩玲,2004,〈中國國民黨政黨轉型之研究:2000年至2004年〉,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胡美音,2005,〈中國國民黨政綱之變遷:1949─2005〉,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系碩士學位論文。
梁欽堯,1990,〈政治發展與政黨轉型:中國國民黨民主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 翻譯文獻
服部民夫著,李明峻譯,1994,《韓國:人脈與政治文化》,台北:月旦。
金泳三原著,李在方譯,1993,《金泳三2000年新韓國》,台北:講道理雜誌。
若林正丈原著,洪金珠、許佩賢譯,199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
若林正丈原著,賴香吟譯,1998,《蔣經國與李登輝》,台北:遠流。
劉軍寧譯,Samuel P.Huntington原著,2014,《第三波:二十世紀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
盧泰愚原著,詹卓頴、傅濟功譯,1988,《平凡人的偉大時代》,台北:黎明。
Larry Diamond and Richard Gunther原著,徐琳譯,2012,《政黨與民主》,上海:上海人民。
Panebianco, Angelo原著,周建勇譯,2013,《政黨:組織與權力》,上海:上海人民。
Potter, David等著,王謙等譯,2003,〈同時期南韓與台灣的民主化〉,《最新民主化的歷程》,頁271-297。


(六) 報章雜誌
聯合報共計14篇。
中國時報共計9篇。
新新聞周刊共計5篇。


二、英文部分
(一) 書籍
Dahl, Robert A., 1971, Polyarchy: 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Downs, Anthony, 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Lim, Sunghack, 2011, “Political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 in Korea After Democratization: Cartelized Party System and Oscillations Between Two Models” , Political Parties, Party Systems and Democratization in East Asia: 211-241. River Edge, USA: WSPC.
Mainwaring, Scott P., 1999, “Mainwaring reexamining party systems theory in the third wave of democratization”, Rethinking Party Systems in the Third Wave of Democratization: 21-60, The Case of Brazil,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California.
Nohlen, Dieter, Florian Grotz, and Christof Hartmann, 2001, Election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 A Data Handbook: Volume II: South East Asia, East Asia, and the South Pacifi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81–523.
Panebianco, Angelo,1988, Political Parties: Organization and Pow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hyu, Huo-yan, 2011, “Taiwan’s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Freezing of the Party System”, In Liang Fook Lye, Political Parties, Party Systems and Democratisation in East Asia: 257-290. River Edge, USA: WSPC.
Tan, A.C., 2014, “The Organisational Learning of the Kuomintang in Democratic Taiwan” ,In A. Butler (Ed.), Remaking of the ANC: Party Change in South Africa and the Global South: 14-28. Auckland Park, South Africa: Jacana Media.


(二) 期刊
Deschouwer, Kris, 1992, “TheSurvival of the Fittest: Measuringand Explaining Adaptationand Change of Political Parties”, paper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Workshop on “Democracie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Political Parties”, European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Research, Limerick, Ireland, 30 March to 4 April.
Harmel, Robert and Kenneth Janda, 1994, “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Party Goals and Party Chang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6: 259-287.
Janda, Kenneth, 1990,“ Toward A Performance Theory of Change in Political Parties”, Prepared for delivery at the 12th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Research Committee 18, Session 4, "Modelling Party Change," Madrid, Spain, July 9-13.
Janda, Kenneth, Robert Harmel, Christine Edens and Patricia Goff, 1995, “Changes in Party Identity: Evidence from Party Manifestos”, Party Politics 1: 171-196.
Kim, Youngmi, 2008 , “Intra-Party Politics and Minority Coalition Government in South”, Korea.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9: 367-389.
Lijphart, Arend, 1975, “The Comparable-cases strategy in comparative Research”,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8 (2).
Park, Kyungmee, 2010, “Party Mergers and Splits in New Democracies: The Case of South Korea (1987–2007) ”,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 45: 531-552.
Sartori, Giovanni, 1991, “Comparing and Miscomparing”,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3(3): 243-257.
Slater, Dan and Joseph Wong,1995, “The Strength to Concede: Ruling Parties and Democratization in Developmental Asia”,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 11(3):717-733.
Strom, Kaare, 1990, “ A Behavioral Theory of Competitive Political Par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34(2): 565-598.
Tan, A.C., 2002,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Kuomintang Party in Taiwan” , Democratization, 9(3):149-16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