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論文名稱 Title |
應用基本面、籌碼面及技術面指標建構投資組合實證分析 Empirical Analysis of Portfolio Construction Using Fundamental, Chip, and Technical Indicators |
||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
|||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
語文別 Language |
||
學位類別 Degree |
頁數 Number of pages |
69 |
|
研究生 Author |
|||
指導教授 Advisor |
|||
召集委員 Convenor |
|||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
|||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
2024-06-17 |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
2024-08-08 |
關鍵字 Keywords |
基本分析、籌碼分析、技術分析、量化投資、交易策略 Fundamental Analysis, Chip Analysis, Technical Analysis, Quantitative Investment, Trading Strategy |
||
統計 Statistics |
本論文已被瀏覽 105 次,被下載 6 次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10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 times. |
中文摘要 |
本論文探討基本面投資策略及結合籌碼面及技術面指標的效用,並透過對台灣上市櫃企業之股票進行回測。研究結果顯示,選擇不同的進場日和股票排序方式顯著影響投資績效,過去研究中發現基本面的現金流量具有重要性,也受到基金經理人重視,故本研究將多項現金流量與獲利能力指標加入策略中,最終實驗結果驗證出,以股東權益報酬與率大於上季、營運現流大於零、淨現金流大於零、自由現金流大於籌資活動現流等7個條件,在每月15日進場,隔月14日出場並運用稅後淨利率的排序,選出符合七項條件且透過排序下的前10名企業,在2014年至2023年間以贏率68.91%、年化報酬率40.41%、年化標準差0.26、最大回撤14.69%及夏普值1.54為所有實驗組合中最佳。此外,本研究發現純基本面指標策略的績效優於加入籌碼面或技術面的策略,過多的指標產生的復合型投資組合,對績效的提升效益不到,本研究在學術貢獻面證明進場日與選股排序條件的重要性,以及過多條件限制可能對績效造成負面影響。 |
Abstract |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fundamental investment strategi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bining chip and technical indicators through backtesting on Taiwanese stocks.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that different entry days and stock sorting methods significantly impact investment performance. Previous studie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cash flow fundamentals valued by fund managers, so this study incorporates various cash flow and profitability indicators. The final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seven conditions (e.g., return on equity greater than the previous quarter, positive net cash flow, etc.), entering on the 15th of each month, exiting on the 14th of the next month, and sorting by post-tax net profit margin, the top 10 companies achieve a win rate of 68.91%, an annualized return of 40.41%,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0.26, a maximum drawdown of 14.69%, and a Sharpe ratio of 1.54 from 2014 to 2023. Pure fundamental indicator strategies outperform those incorporating chip or technical indicators, suggesting that overly complex strategies offer minim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cademically, this study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entry days, stock sorting conditions, and the potential drawbacks of excessive conditional restrictions. |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
論文審定書 i 致謝 i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錄 v 圖次 vi 表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基本面文獻探討 6 第二節 籌碼面文獻探討 7 第三節 技術面文獻探討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0 第一節 研究設計 10 第二節 研究樣本及期間 10 第三節 研究變數定義 11 第四節 績效指標 14 第四章 實證分析 16 第一節 策略績效 16 第二節 投資組合穩健性 18 第三節 投資組合策略分析 3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8 第一節 結論 58 第二節 後續建議 59 參考文獻 60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吳淑錂(2014),「以八大財務指標選股並建構投資組合之績效分析」,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財務金融學系財務管理碩士班。 孫嘉鴻(2000),「會計資訊應用於共同基金經理人擇股決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 李雅璇(2004),「以巴菲特選股模式建構基本面投資組合:在台股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黃允正(2023),「公司自由現金流量多寡對股票回購後的股東財富影響較高的報酬」,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馮志卿(1999),「探討營運活動現金流量、應計項目、業外損益之盈餘持續性及市場效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 姜樹宇(2001),「以本益比法為指標之交易策略在臺灣股票市場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所。 林可依(2003),「台灣上市股市三大法人買賣超是否可提供投資人短期獲利機會?」,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 查欣瑜(2011) ,「法人籌碼對台股未來走勢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范聖培(2014) ,「三大法人之買賣超行為對股價短期報酬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在職專班。 翁偉倫(2022) ,「技術分析在台灣股市之實證研究:以均線和MACD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在職專班。 洪美惠(1997) ,「技術分析應用於台灣股市之研究-移動平均線、乖離率指標與相對強弱指標之評估」,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 牟聖遠(2013) ,「台灣股市技術分析實證-以KD指標、RSI指標、MACD指標、DMI指標為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附錄 |
電子全文 Fulltext |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
QR Co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