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30101-14361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30101-143618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與台北兩市民眾報紙閱讀動機與行為之比較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8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1-07-2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1-08-30
關鍵字
Keywords
報紙、教育程度、閱讀動機、意識型態、唯心主義、霸權、傳播
hegemony, idealism, ideolog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62 次,被下載 468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6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682 times.
中文摘要
政府「重北輕南」,長期以來造成「南北差異」,不只是資源分配不均,兩地民眾想法也有差異,轉換到報社經營,對兩地民眾對報紙讀動機與行為是否有一定程度不同,應是值得關心的議題。

解嚴之後報紙媒體蓬發展,現在則受到經濟不景氣影響,廣告量大幅萎縮,有些報社關門,有些報社裁員。中國時報當初假設南北民眾報紙閱讀動機與行為有不同的情況下,為了關照南方觀點所設置的南部也遭裁撤,是不是南北民眾閱讀新聞動機與行為沒有不同的動機與行為,缺乏市場價值。

本研的目的是希望在沒有直接相關研究文獻下,以高雄市、台北市十八歲以上民眾為調查抽樣對象,以電話訪問方式了解到底所南北差異的概念是否也有存在於報紙新聞閱讀動機與行為。研究顯示,兩市民眾在許多收閱讀動機有強度上的差異,同時兩市民眾閱讀報頻率、選擇報紙、閱讀新聞的類別期望都有不少差異。 就學術角度來說,是個新的比較研究; 就實務角度來說,可提供兩市閱讀報紙習性差異的參考資料,以便在報紙內容設計能更符合目標閱讀大眾的需求。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研究結構………………………………………………………..7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閱聽人對人眾媒體的使用動機與行為………………………..8
第二節 報紙媒體生態…………………………………………………17
第三節 報紙讀者閱報行為……………………………………………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27
第一節 研究架構………………………………………………………28
第二節 研究問題………………………………………………………29
第三節 研究變項與測量方式…………………………………………29
第四節 問卷設計………………………………………………………33
第五節 抽樣方法與調查方式…………………………………………33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4
第四章 資料分析……………………………………………..35
第一節 信度效度分析…………………………………………………35
第二節 樣本結構………………………………………………………35
第三節 高北兩市受訪者閱報頻率之比較………………………….....40
第四節 高北兩市受訪者閱報行為之比較…………………………….44
第五節 高北兩市受訪者閱報動機之比較…………………………….49
第六節 高北兩市受訪者閱報頻率、閱報行為的關聯性…………….5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0
第一節 研究發現………………………………………………………60
第二節 研究結論………………………………………………………63
第三節 研究貢獻………………………………………………………65
第四節 研究限制………………………………………………………66
第五節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67
參考文獻……………………………………………………..68
一 中文部份…………………………………………………………..68
二 英文部份..…………………………………………………………69
附錄 問卷內容………………………………………………………..71

圖表目錄
表1-1-1:高北營利事業登記比較…………………………………2
圖1-1-2:高北教育程度比較………………………………………3
圖2-1-1:使用與滿足模式………………………………………...12
表2-2-1台灣地區報紙分布數量比較………………………….….19
表2-2-2:民國七十七年和民國八十七年的報紙分布比較……....20
表2-3-1:四種媒體接觸比較……………………………………...24
圖3-1-1:研究架構圖……………………………………………...27
表4-2-1:高北兩市受訪民眾的性別分佈………………….……...36
表4-2-2:高北兩市受訪民眾的職業分佈…………………….……37
表4-2-3:高北兩市受訪民眾的學歷分佈…………………….……38
表4-2-4:高北兩市受訪民眾的年齡分佈………………….………39
表4-2-5高北兩市受訪民眾的收入分佈………………….………...40
表4-3-1:高北兩市受訪民眾的閱報表間比較…………….………41
表4-3-2:高北兩市受訪民眾的報份數之比較……………….……42
表4-3-3:高北兩市受訪民眾閱報份數之比較……………….…….43
表4-4-1:高北兩市受訪民眾最常閱讀的報紙……………….……45
表4-4-2:高北兩市受訪民眾最想看的第二傷報紙…………….…46
表4-4-3:高北兩市受訪民眾最身望看的報紙內容………….……48
表4-5-1:高北兩市受訪民眾的閱報動機之比較……………………....49
表4-6-1:高北兩市受訪民眾的閱報動機之主成分因素分析………….51

表4-6-3:閱報動機與最常閱讀報紙之關聯性
高雄區………………………………………………………...55
台北地區……………………………………………………...56
表4-6-4:閱報動機與最希望看的報紙內容之相關性
高雄區………………………………………………………58
台北地區……………………………………………………5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小惠(1990),青少年收看電視新聞的動機主動性及收看程度三者關聯性之研究,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金銓(1985),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

吳芬滿(2000),電子報研究,http://www.ectimes.com.tw。

杜麗芳(1984),台灣地區民眾收看電視新聞與氣象報告的動機與行為之研究,政大新聞所碩士論文。

金溥聰、蔡憲唐(1996),大高雄民眾收看有線電視新聞的動機與滿足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周冠印(1996),陳啟家令大成報反敗為勝的獨家兵法,商業周刊,2月號,430: 118-119。
胡立宗(1998),讀者要,我就賣,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
孫樸圓(1992),強勢媒體金權結構大曝光,財訊,12月號,頁204-210。
游進忠(1995),台北民眾收看有線電視新聞之動機與滿足之研究,政大新聞系碩士論文。
翁秀琪(1893),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
潘家慶(1993),台灣地區民眾傳播行為研究,台北:國科會專題報告。
張秋蓉(1998),「王永慶印起報紙來了!台灣日報後台老闆走上檯面」,財訊,194期,頁62。
賴光臨(1991),檢驗七十年代報業的發展,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八十年版,頁63-74。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
謝國榮(1999),政府部門公共關係之運作---以高雄縣婦幼青少年館推廣婦女福利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銘鈞(1998),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瞿海源主編(1999),台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劃,台北:中研究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蘇蘅(1996),台灣地方新聞,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周傳久(2000)高雄台北兩市民眾看電視新聞動機與行為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雄市政府統計年報(2000),高雄:高雄市政府主計處。
中華民國出版年鑑(1999),台北:行政院新聞局編。
中國時報(1999),7月26日11版。

二、英文部分
Berelson, B. (1949) “What Missing the Newspaper Means”, in P.F. Lazarsfeld & F.N. Stanton (ed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48-1949, New York: Harper, pp. 112-129。

Blumer, Jay G. & E. Katz (eds.) (1974) The Uses of Mass Communications, Current Perspectives in Gratifications Research, Beverly Hills: Sage。

Dahlgren, Peter (1988), “What’s the Meaning of This? Viewers’ Plural Sense-Making of TV News”, in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10:285-301。

Herzog, H. (1944) “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Daytime Serial Listeners”, in
P. F. Lazarsfeld & F. N. Stanton (eds.), Radio Research 1944, N.Y.: Duell, Sloan and Pearce, pp. 3-33。

Jesen, K.B. and K.E. Rosengren (1990) “Five Traditions in Search of the Audience”,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207-298。

Katz, E., J.G. Blumer & M. Gurevitch (1974) “Utilization of Mass Communication by the Individual”, in J.G. Blumer & E. Katz (eds.), The Uses of Communications, Beverly Hills, CA: Sage, pp. 19-32。

Morley, D. (1980) The “Nationwide” Audience: Structure and Decoding. British Film Institute Television Monographs, 11, London: BFI。

Mcleod, J.M. & L.B. Becker (1981) “The Uses and Gratification Approach”, in D.D. Nimmo & K.R. Sanders (eds.), Handbook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Beverly Hills, CA: Sage, pp. 67-99。

Rosengren, K.E. (1974)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 Paradigm Outlined”, in J.G. Blumer & E. Katz (eds.), The Uses of Mass Communications,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Wolfe, K.M. & M. Fiske (1949) “Why Children Read Comics”, in P.F. Lazarsfeld & F.N. Stanton (ed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48-1949, N.Y.: Harper。

Windahl, S. (1981)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t the Crossroads”, in C.G. Wilhoit and H. de Bock (eds.), Mass Communication Review Yearbook, vol. 2, Beverly Hills, CA: Sage, pp. 174-185。

Rubin, A. M. (1984). Ritualized and instrumental television viewing.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4(3)pp. 67-77。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