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09111-16291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09111-162911
論文名稱
Title
廣播媒體運用網路互動性內容對使用者影響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r Behavior and the Operation of Radio Management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9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6-3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8-09
關鍵字
Keywords
廣播媒體、數位廣播、網路廣播、臉書、社群網路、網路互動性內容
Dab, Internet Broadcast, Facebook, Social Media, Internet Interaction Content, Radio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30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3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一直以來,傳統廣播電台其實有一部分的服務無法滿足閱聽人的需求。社群網站是當今一個炙手可熱的新媒體,它可以讓一群不認識的人打破空間隔閡,為了共同興趣與嗜好而聚集在一起,並分享與交流資訊。許\\多傳統媒體紛紛加入使用這個新媒介,不過,目前電台對於社群網站的經營,尚處於一個摸索使用者需求的情況,未能有一個明確的方針。

本研究是一個對於傳統廣播電台與社群網站經營的初探性研究。  

在本研究中,欲探討社群網站使用者的行為與廣播電台經營之間的關係,分析電台臉書粉絲專頁的使用者其動機、行為與滿足。使得廣播電台經營社群網站能符合他們想要的服務,進而加強使用者對電台的粉絲專頁的黏著度,甚至是提高對電台本身的忠誠度。

研究設計與方法方面:
研究架構欲探討的問題如下:
探討電台臉書粉絲專頁的使用者,其使用行為被滿足的情形為何?
分析電台臉書粉絲專頁上,何種使用會讓使用者滿足?
包括問卷設計,資料的分析與討論。

研究結論方面:
假設 「使用行為會影響滿足程度」,檢視使用行為與滿足程度之間的關聯性,六項使用行為包含「按讚」、「留言」、「分享」、「聊天室」、「看訊息」、「參加活動」中,有四項行為如「按讚」、「留言」、「分享」、「參加活動」,與滿足程度有顯著相關。

  此結果顯示,電台臉書的使用者可以從這些使用行為上獲得滿
足,並願意推薦給朋友。
Abstract
Through out its history, traditional radio station has left part of its listener unsatisfied. Social media is a hot new media, that allows a group of stranger come together because of the same interest; share and exchange information. A lot of traditional media try to join this new media but for radio stations it’s still at a early stage trying to uncover user’s need without a clear direction. This research is a first attempts trying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r behavior and the traditional radio stations.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r behavior and the operation of radio management. By analyzing radio station’s Facebook fans pag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users motivation, behavior and reasons of satisfaction. Through that hoping to understand user’s need and design radio station base on their needs. Further reinforce the likeable towards the fan page even raise the loyalty the fans have for the station
Assume user behavior will affect lever of satisfactory, look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 behavior and lever of satisfactory, in the six behavior include pressing “like”, “leave a massage”, “share”, “chat”,”read message”,”event”. Four of then are related with level of satisfactor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 the questions are structure to discuss questions includes:
--Discuss what actions will satisfy the user on the radio station’s Facebook fan page --Analyze what are the actions that are satisfying for the users on the radio station’s Facebook fan page.
By using surveys, analyzing data, and discussion. This result shows, the user on Facebook can receive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 to recommend it to friend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3
第一節 廣播電台發展現況 3
第二節 廣播在美國之發展 4
第三節 台灣廣播產業發展脈絡與現況 4
第四節 數位廣播 12
第五節 網路廣播 13
第六節 社群網站 20
第七節 使用與滿足理論 25
第八節 小結 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步驟圖 33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3
第三節 研究假設 34
第四節 問卷設計 3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6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37
第一節 研究樣本描述 37
第二節 有加入電台臉書的樣本描述 40
第三節 加入電台臉書的動機及誘因 46
第四節 交叉分析 53
第五節 相關分析 66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7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7
參考文獻 78
一、 中文部份 78
二、 英文部分 81
三、 電子資料 83
附錄一、問卷 8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文獻

王馨逸(2009)。〈抓住頻率的波動-從2009年廣播大調查看廣播市場變化〉,《尼
  爾森媒體新知》,2009年5月號,17。
行政院新聞局(2005)。《中華民國廣播年鑑》。台北:光華畫報。
李巾英(2007)。《網路廣播閱聽人收聽行為、收聽情境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
  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雅靖(2005)。《網路廣播產業之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研究》。(國科會專題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3-2412-H-110-002)。高雄: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
究所。
李蝶菲(2005)。《臺灣廣播業界採納數位廣播(DAB)過程之研究:以中廣公司
  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蝶菲(2004)。〈2004年歐洲DAB巡禮(一~三)〉,《中廣聲活月刊》,第70至
  72期,台北:中廣公司。
李金銓(2009)。《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吳財澄(2004)。《臺灣廣播產業經營管理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
  所碩士論文。
吳致達(2002)。《國內大學發展校園網路廣播之初探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
  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芬滿(2000)。《網路廣播電台閱聽人生活型態與收聽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
  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賢智(2008)。《廣播學新論》。台北:五南書局。
翁康容(2005)。《網路廣播網頁元素配置對於網頁使用效果影響之研究》,國立
  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秀琪(2007)。《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連征忠(2002)。《虛擬社群成員間信任關係之探討》,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
  碩士論文。
陳芸芸、劉慧雯譯(2011)。《McQuail’s 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原書
McQuail, D. [2000].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England: Sage Pubns.)
陸中明(2009)。《現代廣播學》。台北:威仕曼文化。
陳清河(2005)。《廣播媒介生態與產業:臺灣廣播產業與政策研究1992-2005》。
  台北:亞太圖書。
陳國偉(2005)。《非營利電臺在數位時代經營與管理策略之研究:以國立教育廣
  播電臺為例》,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江龍(2004)。《廣播在臺灣發展史》。嘉義:陳江龍自版。
陳慧瑩(2003)。《網路廣播網站設計、互動性功能與便利性對閱\\聽人線上收聽偏
  好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芳祝(2003)。〈數位廣播中文標準〉,《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2003年5月號。
陳東園、陳清河、許文宜(2002)。《廣播節目概論》。台北縣蘆洲市:空大。
陳冠鳴(2001)。〈談網路廣播的願景之前(下)〉,《廣電人》,76:16-19。
陳冠鳴(2001)。〈談網路廣播的願景之前(上)〉,《廣電人》,75:4-7。
莊克仁(1998)。《電台管理學:ICRT電台策略性管理模式》。台北:正中。
孫彬訓(2002)。〈今晚我是你的DJ—從無線廣播到網路廣播 〉,《網路社會學通
  訊期刊》,23。
常勤芬(2001)。《台灣網路電台經營管理之研究-以銀河網路電台為例》。銘傳
  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裘雁鈴(2007)。〈廣播媒體市場發展觀察〉,《尼爾森媒體新知》,2007年4月號,
  1-3。
黃雅琴(2004)。〈台灣網路電台節目製播與廣播高等教育人才培育之關係:以銀
  河網路電台為個案研究〉,《玄奘資訊傳播學報》,1:149-194。
黃葳威、簡南山(1999)。〈傳統廣播電台進入網際網路的外溢效果與挑戰-以台
  灣廣播電台發展網際網路廣播為例〉,《廣播與電視》,13:1。
楊忠川(1996)。〈傳播生態的新衝擊─網際網路廣播時代來臨〉,《廣告雜誌》,
  62:124-127。
楊忠川(1996)。〈網際網路廣播站的經營策略〉,《廣電人》,頁 45-47。
蔡文彬、葉振明(2005)。《數位廣播實務》。台北:全華出版。
蔡清嵐、周宣光(2003)。〈網際網路中廣播閱聽眾電台收播研究〉,《圖書館學與
  資訊科學》,29(2):90-105。
劉穎潔(1999)。《入口與社群網站之創業模式比較與動態策略發展》,國立臺灣
  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昌華(2005)。《廣播電台資訊化策略之探討-以KISS 聯播網為例》,樹德科技
  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文獻
Bauer, R. (1964). The obstinate audience: The influence proces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 319-328.
Blumler, J. (1979). The role of theory in uses gratification studie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6, 9-36.
Catherine, R. M., Gefen, D. and Arinze, B. (2002). Some Antecedents and Effects of Trust in Virtual Communities.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11(3), 271-295.
Inabria, M., Shayo, C. and Olfman, L. (1999). On Becoming Virtual: the Driving Forces and Arrangements. Proceeding of SIGCPR’99. New Orleans LA USA, 24-71.
Katz, E., Blumler, J. G. & Gurevitch, M. (1974). Utilization of mass communication by the individual. In Blumler, J. G. & Katz, E. (Eds.), The uses of mass communication: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gratification research (pp.15-35). Beverly Hills: Sage.
Komito, L. (1998). The Net as a Foraging Society: Flexible Communitie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14, 97-106.
McQuail, D. & Windahl, S. (1993). Communication models for the study of
mass communication (ed.). New York: Longman Publishing, pp.78-79.
McLeod, J. M. & Becker, L. B. (1981). The uses and gratification approach. In Nimmo, D.  D. & Sanders, K.R. (Eds.), Handbook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Beverly Hills:
  Sage.
Palmgreen, P., Wenner, L. A. & Rosengren, K. E. (1985). Uses and gratification research:
The past ten years. In Rosengren, K. E., Wenner, L. A. & Palmgreen, P. (Eds.),
Media gratification research: Current perspectives (pp. 324-331). Beverly Hills: Sage.
Rosengren, K. E. (1974).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 paradigm outlined. In J. G. Blumler &  E. Katz (Eds.), The uses of mass communications: Current perspectives.
Rosengren, K. E., Wenner, L. A. & Palmgreen P. (1985). Media gratifications research:
  Current perspectives. Beverly Hills: Sage.
Rubin, A. M., Perse, E. M. & Barbato, C. A. (1988).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motives.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4,   602–628.
Rubin, A. M. (1994). Media uses and effects: A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perspective. In
Bryant, J. & Zillmann, D. (Eds.), Media effects: 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pp.
  417-436).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Rheingold, H. (1993). A Slice of Life in My Virtual Community. Global networks:
  Computers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57-80.
Stafford, T. F. & Stafford, M. R. (2001). Identifying motivations for the use of commercial
  websit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 14(1), 22-30.








電子資料

〈行政院新聞局〉(2008)。《96年度廣播事業產業調查研究》。上網日期:2010
  年11月27日,取自
  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47970&ctNode=4131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10)。上網日期:99年11月24日,取自
http://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2028&is_history=0&pages=0&sn_f=17906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05年6月16日)。《廣播年鑑》。上網日期:2010
  年12月15日,取自
  http://info.gio.gov.tw/lp.asp?ctNode=2989&CtUnit=682&BaseDSD=42&mp=27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2.195.2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2.195.2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