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26100-15164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26100-151647
論文名稱
Title
網路使用者之資訊隱私顧慮探討 - 採用行為意向模式
Exploring Internet Users ’Information Privacy Concerns -Use the Intention-Based model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9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0-06-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0-07-26
關鍵字
Keywords
資訊隱私、隱私、行為意向模式
Intention-Based models, information privacy, privac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92 次,被下載 618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9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180 times.
中文摘要
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同時,開始出現強調資訊自由與個人隱私的聲音,網路上隱私的問題漸漸受到了考驗和重視,種種研究也發現隱私問題是發展網路必須妥善處理的一項議題。然而,從整個網路的大環境下發現幾個問題:網路上個人資料的處理與隱私問題息息相關,但是網路使用者是如何看待這些資料?網路使用者參與不同性質的網路活動,是否會有不同的隱私顧慮?而影響網路使用者隱私顧慮的因素究竟為何?網站又該如何在降低隱私顧慮及蒐集個人資料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為了解答上述問題,本研究探討的焦點在商業性質網站與網路使用者兩方面。首先,針對網站進行個人資料保護的檢驗,以瞭解目前的保護狀況;其次對網路使用者進行隱私問卷調查,以瞭解使用者對網路隱私、參與網路活動及個人資料等的相關重視態度。
研究發現:
1. 目前蒐集個人資料的商業性質網站相當多,但是在保護方面卻做得不盡理想。
2. 隱私權保護政策對網路使用者「提供個人資料」與「降低隱私顧慮」有顯著的影響,因此網站應將該政策列入建置與發展之重要考量,並審慎處理保障使用者隱私的活動。
3. 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安全及服務」與「人際影響及資訊」是影響網路使用者參與網路活動,產生隱私顧慮的重要因素。
4. 自我定位不同的網路使用者族群對網站使用個人資料的態度,會受到不同的網站活動及個人資料影響。
5. 網路使用經驗對使用者的「隱私態度」及「意向之決定」沒有顯著影響。
Abstrac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5
第二章 相關研究與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隱私權與網路上個人資料的定義與關係 8
第二節 保護隱私的理由 13
第三節 侵權行為之探討 15
第四節 隱私權保護政策 23
第五節 理性行為理論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7
第二節 研究架構 27
第三節 研究假設 29
第四節 網站資料蒐集對象與方式 31
第五節 問卷設計 32
第六節 問卷研究工具 33
第七節 問卷回收結果與檢驗 35
第八節 資料分析方法 36
第四章 網站資料分析 39
第一節 研究問題 39
第二節 調查方式與結果 40
第三節 調查網站列表 43
第五章 問卷資料分析 47
第一節 樣本描述 47
第二節 影響隱私顧慮因素之分析 51
第三節 自我定位構面之分析 54
第四節 自我定位構面對隱私態度影響之分析 65
第五節 電腦能力構面對隱私態度影響之分析 66
第六節 隱私態度對決策制訂影響之分析 68
第七節 研究分析結果與討論 7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6
第一節 研究發現 76
第二節 研究貢獻 79
第三節 研究限制 80
第四節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81
重要參考文獻 82
附錄 WWW網路問卷 8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分
1. 王郁琦,「網路上的隱私權問題」,資訊法務透析,1996.10,pp37-45。
2. 朱伯松,「資訊時代、資訊問題及資訊法的範疇」,法學叢刊第三十五卷第一期(即第一三七期),pp67。
3. 吳盈容,「電腦隱私權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第二十一期論文,1992.6。
4. 李科逸,「網路隱私保障政策,業者重要因應準則」,科技法律中心,1999.3。
5. 谷玲玲,「隱私權概念初探」,民意研究季刊,1998.7。
6. 林雯郁,「請注意—線上隱私原則」,網路資訊,1999.3,pp83-89。
7. 法務部,「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問答手冊」,行政院法務部,1994.9。
8. 許景智,「資訊系統使用者抗拒行為之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模式來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9. 郭恬如,「虛擬社區顧客輪廓資料、關係行銷及其隱私權議題」,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10. 陳宏達,「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7。
11. 陳家駿,「淺談電腦網路上隱私權之法律保護」,月旦法學雜誌,1997.4,pp70-73。
12. 黃三榮,「論網際網路上之個人資料及其保護—以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而論」,資訊法務透析,1996.9,pp30-44。
13. 楊忠川,「網際網路時代下的行銷研究」,資訊與電腦,1997.9,pp64-68。
14. 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7。
15. 網際網路中心,網路大調查,天下雜誌第211期(1998/12/1),
http://www.cw.com.tw/magazine/210-9/211/211a1.htm
16. 趙培華,「上網購物 隱私權問題最受關切」,電子商務時報,1999.8.19。
http://www.ectimes.org.tw/OldmktNews/990819MP1.htm
17. 蕃薯藤第四次網路調查報告,http://survey.yam.com.tw/99/index.htm
18. 蕭美惠譯,David Brin著,透明社會 個人隱私vs.資訊自由(The Transparent Society:Will Technology Force Us to Change between Privacy and Freedom?),先覺出版社,1999。
19. 戴豪君,「從電子商務制度發展談消費者保護及個人隱私課題」,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1999.3。


英文部分
1. Alan F. Westin, “Science, Privacy, and Freedom”, Issues and Proposals for the 1970’s, 66 Colum. L.Rev. 1003, 1966, pp1017-1040.
2. Bennett, C.J., ”Regulating Privacy: Data Protection and Public Policy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Ithaca, NY, 1992.
3. Charles Fried, “Privacy”, 89 Yale L. journals, 1980, pp475-477.
4. Culnan, M., “How did you get my name?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consumer attitudes toward secondary information use”, Manag. Info. Syst. Q. 17,3 (Oct. 1993).
5. Donna l. Hoffman, Thomas P. Novak and Marcos Peralta, “Building Consumer Trust Onlin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2, 4 (Apr. 1999), pp80-85.
6. Fishbein, M. and Ajzen, I., “Beliefs, Attitude,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Addition-Wesley, Boston, MA, 1975.
7. Harry A. Blackmun, “Bowers v. Hardwick”, 478 U.S. 186, 1986, pp204-205.
8. Huaiqing W., matthew K. O. Lee and Chen W., “Consmer Privacy Concerns about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41, 3 (March. 1998), pp63-70.
9. Julie C. Inness, “Privacy, Intimacy, and Isolation”, May 1992.
10. Karen D. Loch and Sue Conger, “Evaluating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39, 7 (Jul. 1996), pp74-83.
11. Roger Clarke, “Privacy on the Internet – Threats”,
http://www.anu.edu.au/people/Roger.Clarke/DV/InternetThreat.html
12. Smith, H.J., “Information Privacy: measuring Individuals’ Concerns About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MIS Quarterly, (June. 1996), pp167-196.
13. Stone, E. F., Gardner, D. G., Gueutal, H. G., and McClure, S.,“A Field Experiment Comparing Information-Privacy Values, Beliefs, and Attitudes Across Several Types of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Aug 1983, pp459-468.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