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25119-17294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25119-172949
論文名稱
Title
官派區長「行政中立」之弔詭-以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前後為例
The Paradox of Administrative Neutrality for Appointed District Executives: Reflections from the 2018 Kaohsiung Mayoral Election Period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9-10-1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9-10-25
關鍵字
Keywords
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政治中立、文官制度、區長
civil service system, administrative neutrality, political neutrality, district executive, public servant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48 次,被下載 12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4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25 times.
中文摘要
我國為因應政治環境發展趨勢,健全現行文官制度,確保公務人員行政中立,實施《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行政中立強調公務人員的政治中立與價值中立角色,以避免政黨政治干預或濫用行政資源,同時保障公務人員適度參與政治事務的公民權利。但是當行政中立的規範施加在政治意味濃厚的官派區長之上,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弔詭效應?
本研究以高雄市2018年選舉前後的區長人事異動背景為範圍,探討區長行政中立的實務挑戰。以質性取向的研究方法途徑,兼採文件檔案分析法及半結構訪談方式進行相關當事人的訪談,瞭解區長角色在行政運作的第一線面對行政中立的規範,要如何「面面俱到」,與違反行政中立之態樣,及對未來推動行政中立的詮釋與建議,進一步對於公務人員區長行政中立課題提出反思。
本研究發現,區長與政務首長關係趨近史跋勒(James H.Svara)模式中的「政治主宰」關係,區長聽命於政務首長的指揮與命令,很難抗拒政務長官在選舉期間的期待與要求。區長雖努力平衡上級壓力與行政中立的法律底線,但仍面對調職風險。另一方面,區長下班後私下參與任何選舉活動場合,也容易被貼上行政不中立的標籤。因此,如何實踐行政中立精神與規範而不致違法,應有更多討論釐清。至於目前有關於區長民選、區長改由機要擔任、成立區議會等區政改革建議,經本研究探究之下,仍未能回應行政中立的挑戰。
綜上,本研究建議要回歸在政治面加強行政中立意識喚起與救濟制度的建立,包括儘速制定政務人員法、健全保障救濟制度、落實教育訓練與公務倫理思辨、加強公務人員結社組織運作等建議,以期確實落實行政中立的理念價值。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in Taiwan, the Public Servants' Administrative Neutrality Act has been enacted to maintin a robust civi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administrative neutrality of public servants. Administrative neutrality places emphasis on the political neutrality and value-neutral role of public servants in order to prevent political parties from intervening or abusing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while also protecting the civil rights of public servants to participate appropriately in political affairs. However, what kind of paradoxical effects would there be as a result of imposing administrative neutrality regulations on appointed district executives, whose position is deeply politicized?
This research looks at the personnel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2018 Kaohsiung mayoral election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challenges of maintaining administrative neutrality for district executives. By adopting a qualitative approach, analyzing document files and conduct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he people involved, the paper aims to understand how district executives could adhere to all aspects of administrative neutrality, and whether a pattern exists in violations thereof. Interpre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ushing forward administrative neutrality in the future with reflections on such issues regarding public servants acting as district executives were also proposed.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role of the district executives during election phase was like what James H.Svara termed “manipulated administrator.” Administrative neutrality for district executives was mainly threatened by higher-level political appointees. Despite efforts to balance the pressure from superiors with legal requirements, district executives still faced the risk of being reassigned to another post. As such, further discussions and clarifications are still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how public servants can exercise political rights without violating the law. As for current district reform suggestions such as holding democratic district executive elections, assigning district executive position to confidential secretaries, and/or establishing district councils, it is concluded from investigation that such suggestions will still be unable to resolve the challenges of administrative neutrality.
Therefore, this paper recommend reinforcing awareness for administrative neutrality and establishing remedial policies, including formulating the Political Appointee Act as soon as possible; soundly implementing remedial policies; carrying out educational training and reflections on the ethics of civil affairs, as well as improving operations of public servant associations. We hope that the values and ideals of administrative neutrality can be realized and achieved in the near futur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誌謝 ii
摘要 iv
Abstract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文官制度與文官角色 7
第二節 政治中立VS.行政中立 14
第三節 區長角色與選舉相關研究 18
第四節 行政中立的法治議題 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1
第一節 質性取向的研究方法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5
第四章 研究發現 37
第一節 選舉前後的行政中立爭議與威脅 37
第二節 影響行政中立實務的因素 55
第三節 從行政中立角度檢視各項區長制度改革之思考實驗 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7
第二節 政策建議 71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75
參考文獻 77
附錄 81
附錄一 區長訪談大綱 81
附錄二 媒體記者訪談大綱 82
附錄三 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 83
附錄四 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施行細則 87
附錄五 地方制度法 8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文中國(2000)。〈從民意趨向論鄉鎮市長官派可行性〉,《中國地方自治》,第53卷第7期,頁22-24。
王光旭(2010)。〈行政中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第107期,頁1-39。
王光旭(2012)。〈文官政治認知是否與行政中立行為衝突?2008年臺灣政府文官調查的初探性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52期,頁117-170。
江岷欽(1995)。〈論行政中立與公共利益(上)〉,《人事月刊》,第122期,頁34-39。
江岷欽(1995)。〈論行政中立與公共利益(下)〉,《人事月刊》,第124期,頁8-12。
江岷欽(1995)。〈論行政中立與公共利益(中)〉,《人事月刊》,第123期,頁31-41。
江明修(2002)。〈公務人員各官等核心能力與訓練已係建立之研究〉,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託研究。
江明修(2009)。〈行政倫理法制之全球趨勢〉,《哲學與文化》,第36卷1期,頁3-24。
江明修、姜誌貞、陳定銘(1997)。〈台灣行政倫理之初探:台北市政府政策規劃人員決策價值之質的研究〉,《中國行政評論》,第7卷1期,頁1-56。
余明娟(2013),《鄉鎮市改制為區對地方民主治理之影響-高雄市區長觀點》,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育誠(2000)。〈課責觀點下行政中立的意涵與落實途徑〉,《考銓季刊》,第23期,頁68-79。
呂育誠(2006)。地方政府管理:結構與功能的分析(二版)。台北市:元照。
呂季蓉、林俐君、陳敦源(2018)。〈民主治理下的政務官與事務官互動關係:以「是的,部長!」影集分析為例〉,《文官制度季刊》,第10卷第4期,頁85-118。
宋興洲(2010)。〈行政中立的弔詭〉,《T&D飛訊》,第16期,頁52-61。
李總集、張樂燕、林東陽(2001)。〈鄉鎮市長官派之探討〉,《中國地方自治》,第54卷第10期,頁11-21。
周玫均(2017)。〈軍人政治性言論之界限-以行政中立為中心〉,《財產法暨經濟法》,第49期,頁23-46。
林上鈞(2018),《公務人員行政中立與案例分析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煌(2010)。〈各國公務人員行政中立制度之探討〉,《萬能商學學報》,第15期,頁1-15。
侯家駒(2012年5月)。嗚呼!文官制度。天下雜誌,12。取自 https:// 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9773
施能傑(1994)。〈文官中立:從概念化到法制化〉,《公務人員月刊》,第19卷第6期,頁19-26。
紀俊臣(2017年12月4日)。鄉鎮市長官派 問題未解。中國時報。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171203002797-262105?chdtv
桂宏誠(2018年9月24日)。文官體系土石流來了。中國時報。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924000478-260109
馬群傑(2018年2月9日)。背離民意或強化治理!區長直轄與鄉鎮市長官派的盲點?風傳媒。取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394043
張毓芬、張茂桂(2003)。從公娼事件看台灣反對運動與國族問題。載於張茂桂、鄭永年(主編),兩岸社會運動分析(175-234頁)。臺北市:新自然主義。
畢恆達 (201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新北市:小畢空間。
許育典(2010)。〈以憲法架構檢討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臺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4期,頁73-115。
陳定銘(1996),《我國公務人員行政中立之理論與實踐》,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劍涵(譯) (2018)。質性研究設計:互動取向的方法(原作者:Joseph A. Maxwell)。新北市:心理。
陳德禹(2001)。〈行政中立的省思與建言〉,《公務人員月刊》,第64期,頁16-25。
彭渰雯(2010)。〈德國生態小鎮菲爾特的自治經驗初探-兼論台灣次級地方政府的自治條件〉,《看守台灣季刊》,第12卷第4期,頁55-62。
彭錦鵬(2002)。〈政治行政之虛擬分際:由「兩分說」到「理想型」〉,《政治科學論叢》,第16期,頁89-118。
黃奎博(2016年12月7日)。地方政府升彩虹旗卻忘了行政中立【線上論壇】?取自https://hk.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61207/bkntw-2016120 7000444719-1207_04411_001.html
黃建勳、陳敦源(2018)。〈政務事務互動關係:台灣文官對政治的容忍之研究〉,《東吳政治學報》,第36卷第2期,頁1-64。
楊戊龍(2005)。〈論我國文官中立法治化及其規範效果〉,《高大法學論叢》,第1期,頁139-166。
楊戊龍(2009)。〈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評論〉,《國家菁英》,第5卷第3期,頁99-112。
熊忠勇(2009)。〈我國公務倫理的困境與出路:從政務官與事務官的關係談起〉,《哲學與文化》,第36卷1期,頁45-68。
熊忠勇(2018)。〈再談政治中立還是行政中立﹖過去的選擇與未來的發展〉,《文官制度季刊》,第10卷1期,頁93-120。
劉柏亦(2008),《我國高級文官行政中立問題之研究-以裁量權運用之觀點》,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鄧志松(1999)。〈美國聯邦公務員政治參與的限制:從嚴格到放寬〉,《人文及社會科學論叢》,第11卷第4期,頁615-643。
賴維堯(2015)。〈公務人員參與政治及政黨活動之行為分際:紅燈與綠燈〉,《空大學訊》,第524期,頁30-38。
蘇偉業(2012)。〈南轅北轍的議題與路徑:政治轉型下台灣與香港文官中立機制之比較〉,《公共行政學報》,第43期,頁35-62。
謝梅芬、楊濡嘉(2017年7月28日)。局長群組拉票。聯合報,B2版。
蘇煥智、葉紘麟 (2018)。地方自治與地方再生。臺北市:允晨文化。
區長應堅守行政中立【社論】(2019年3月8日)。台灣時報,10版。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