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20119-14380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20119-143803
論文名稱
Title
女性參政培力之行動研究: 以「女性里長人才培訓班」為例
Action Research on Women's Empower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The Female Village Chief Cultivation Project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9-10-1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9-10-20
關鍵字
Keywords
婦女培力、行動研究、女里長、女性參政、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NATWA, female village chief, action research,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omen’s empowermen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3 次,被下載 5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8 times.
中文摘要
台灣在中央與議員層級的女性政治參與,位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基層的村里長女性比例則相對低落,以2018為例,女性村里長比例僅占不到17%。綜覽女性參政面臨的不利因素,從性別化角色分工、缺少領導機會與經驗、政治場域的男性優先預設等因素,造成基層女性政治參與受到諸多限制。為此,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NATWA)提出「2018年全國女性里長人才培訓班計畫」,希望提升社區女性在性別意識、社區治理知能與參選技巧等方面的知能,以此提高女性村里長比例。
本研究即採用行動研究途徑,參與並研究NATWA辦理之六場次「全國女性里長人才培訓班」及其後續社群網絡之對話,以田野筆記與問卷調查蒐集培力課程參與者的學習概況資料,並於2018年選後,透過深度訪談對14位學員徵詢培力課程對參選的助益與課程執行意見,其中6位為新科當選之女里長。經前述方法了解培力課程之助益與不足之處;以此對女性參政培力課程之涵蓋議題、講師與執行方式等提出建議,供NATWA後續辦理女性參政培力課程之參考。
本研究發現「女性里長人才培訓班」在社區治理知能與參選技巧策略等方面,可以看到培力的效果,不過有些學員期待工具導向的勝選技巧班,與主辦單位重視的社區與性別意識培力有些落差,未來需要加強溝通建立共識。此外學員透過培力課程延續發展出資訊共享互助之人際網絡,也成為後續持續培力的基礎,但也需要主辦單位的耐心介入經營。經研究後歸納,研究者建議NATWA未來辦理女里長參政培力課程在期程規劃上,應提早開班、劃分不同主題之工作坊,並強化長期陪伴、協助學員建立互動網絡、凝聚對此項婦運行動之認同,以達成NATWA女性參政培力的願景。
Abstract
Taiwan stands o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t the national level, but the ratio of female village chief at the community level is as low as 17% in 2018. The phenomenon can be attributed to grassroots women's limited experiences in leadership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s well as traditional gendered division of labor in most communities. Applying the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this study engages in and examin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emale Village Chief Cultivation Project" launched by the National Alliance of Taiwan Women's Association (NATWA), and plans to provide reflections and advices for their future action.
This study uses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ative data for analysis. The author not only collected participants' experience through field notes and questionnaires during the 6 regional workshops held by NATWA, but also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4 participants after the 2018 election to reflect on the outcome of the cultivation project. 6 of the 14 interviewees were successfully elected and became the new village chiefs.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e Female Village Chief Cultivation Project has contributed in enhancing the knowledge of participants in terms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campaign skills, whereas the objective of improving gender awareness of the participants was yet to be achieved. The researcher also found that the social mdia networks (Line groups) created after each workshop continued successfully to be the platform for mutural 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among participant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NATWA should plan to launch the next Cultivation project earlier, allowing the time to accompany the participants in community organizing and building for a longer period, so as to gain better election results and outcomes for grassroots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futur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論文公開授權書 ii
謝誌 iii
摘要 iv
Abstract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2
第三節、行動研究進行步驟 3
第四節、研究核心意識與研究問題 9
第五節 資料蒐集方法 1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9
第一節、近年村里長選舉之性別分析 19
第二節、台灣女性之參政現況 23
第三節、女性培力之相關研究 27
第四節、村里長角色與職權 30
第三章 女里長人才培力行動個案介紹 33
第一節、籌備歷程 33
第二節、初階班課程執行概況 36
第三節、進階班課程執行概況 40
第四節、課程結束之後續經營 44
第四章 行動設計與執行之反思 47
第一節、參與者基本資料 47
第二節、課程與議題安排之檢討 51
第三節、對講師與授課方式之檢討 58
第四節、期程與行政面向檢討 64
第五節、後續網絡經營及支援之檢討 69
第六節、小結 74
第五章 行動成效之評估 77
第一節、對「社區治理知能」培力之成效 77
第二節、對「參選技巧」培力之成效 86
第三節、對「性別意識」培力之成效 10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研究結論 117
第二節、對下一回合「行動」的具體建議 119
第三節、行動研究執行之限制與建議 122
參考文獻 126
附錄 一、女性里長人才培訓班問卷 12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英文文獻
Adelman, C.(1993). Kurt Lewin and the origins of action research.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1(1), 7-24.
Hooks, B. (2000). Feminist theory: From margin to center. Pluto Press.
Kaland, D. M. (1992). Secrets of the corporation: A model of ideological positioning of sexual harassment victims. Doctoral dissertation,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Kitzinger, C., Thomas, A. M. (Eds.).(1997). Sexual harassment: Contemporary feminist perspectives.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We Are Social (2018). Digital in 2018 in Eastern Asia, June 10, 2018, from https://www.slideshare.net/wearesocial/digital-in-2018-in-eastern-asia-86866557
Wolf, N. (2013). Fire with fire: New female power and how it will change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Random House.
Sandberg, S. (2013). Why we have too few women leaders. October 24, 2019 from https://www.ted.com/talks/sheryl_sandberg_why_we_have_too_few_women_leaders/
Sandberg, S. (2015). Lean in-Women,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Zimmerman, M. A. (1995).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Issues and illustr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23(5), 581-599.
二、中文文獻
王瑋(2016)。青年參政的現況與挑戰-高雄市第二屆青年里長參政經驗之研究。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高雄市。
王瑞壎(2012)。性別與抉擇—女性公職人員生涯十字路口的突破與成長。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9),27-34。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NATWA)(2018)。全國女性里長人才培訓班學員回饋問卷統計報告。(未出版)
呂春嬌,謝雨生、陳雪華(2009)。大學圖書館中階主管女性領導特質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1(4),62-86。
李易駿、劉承憲(2013)。透過社區方案進行社區培力的行動研究。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3(3),59-97。
李青芬、唐先梅 (2008)。家務工作研究近 30 年之回顧。生活科學學報,(12),77–109。
李海鈺(2004)。里長官派可行性之研究─以高雄市為個案分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周碧娥(2006)。人權、性別與民主化:女性公民權與台灣政治民主化。In:第二屆人權學術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
林美和(2006)。女性主義的增能概念及其在社區婦女教育的實施。成人及終身教育(13),2-11。
邱韋惠(2014)。為鄉親服務:里長角色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姜貞吟(2009)。女性作為政治行動者台灣女性參政圖像的反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6),277–316。
姜貞吟(2011)。男性不在場:台灣女性參政的性別階序格局。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3),179–240。
姜貞吟(2016)。桃竹苗客家地區宗親政治下的女性參政。婦研縱橫,(104),19–30。
洪鐮德(2004)。帕森思社會學說之新評價。真理大學人文學報,(2),85–118。
紀俊臣,席代麟&陳朝建(2011)。臺灣基層組織治理之成就與發展。中國地方自治,64(2)。4-28。
唐文慧(1998)。婦運與參與式民主: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與婦女運動的關係,第三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集,論壇七:女性與公共參與,2019年,取自:https://ppt.cc/f1tgcx。
夏林清等(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40–44。
徐瑞霙,2013。以優勢觀點探討新住民女性之社區參與與培力歷程。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研究所學位論文,1–93。
許翠谷(2002)。影響我國女性政治參與之因素分析--以第四屆女性立法委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許慧玉(2008)。我國女性參與選舉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菊(1999)。台灣婦女的政治參與。2018年12月,取自:http://taiwan.yam.org.tw/nwc/nwc4/papers/99nwc_301.htm
陳冠穎(2018)。三八婦女節・莫忘彭婉如。2018年10月,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3132
彭渰雯、李清如合著(1997)。女里長的故事-台北市女里長經驗紀實之研究。台北: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彭渰雯(1998)。基層社區女性的參政與賦權:台北市現任女里長的參政經驗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彭渰雯(2000)。參政篇,收於1999台灣女權報告。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
彭渰雯、李秉叡(2011)。推動性別主流化之過程評估:架構建立與先導研究。公共行政學報,(38):115-150。
彭渰雯(2018)。婦女運動與政治。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3),69-149。台北:巨流。
黃長玲(2001)。從婦女保障名額到性別比例原─兩性共治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與研究,40(3),69-82。
黃鈺樺(2012)。女性主義觀點在社區大學婦女教育之應用。社區大學與台灣社區學習文化的深耕。(4),51。
楊婉瑩(2001)。婦女的政治機會結構析論。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2(4),65-95。
劉梅君(2008)。性別與就業:前瞻與省思~兼檢討部分時問工作,育兒照顧政策及玻璃天花板現象。研考雙月刊,32(4),54-66。
劉毓秀(2002)。台灣女性人權現況分析─全球化與女性角色交集下的困境及其出路思考。國家政策季刊,1(2),85–116。
蔡清田(2007)。課程行動研究的實踐之道。課程與教學,10(3),75–89。
賴佳欣(2016)。社區導覽人才培訓成效改善之行動研究─以哈瑪星文史導覽人才培訓班為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高雄市。
賴爾柔、洪貴真(2005)社區培力行動研究之實踐。農業推廣文彙,(50),45-60。
羅燦煐(2011)。沈默中的表達,順服中的抗拒─女性性騷擾因應論述的自我培力。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5),267–316.。
嚴祥鸞(2011)。性別主流化:女性在地方的政治參與。政治與政策,1(2),47–64。
蘇秀美(1996)。台灣婦女團體的策略選擇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釋自淳、夏曉鵑(2003)。識字與女性培力: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3(2),42-84。
顧燕翎(2008)。女性主義體制內變革: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辦法制定之過程及檢討。婦研縱橫,(86),66-79。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