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論文名稱 Title |
空中的性別平權:男女空服員的勞動處境與職涯發展 Gender equality in the air: Th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career development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flight attendants |
||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
|||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
語文別 Language |
||
學位類別 Degree |
頁數 Number of pages |
142 |
|
研究生 Author |
|||
指導教授 Advisor |
|||
召集委員 Convenor |
|||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
|||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
2019-06-25 |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
2019-07-08 |
關鍵字 Keywords |
性別分工、性別主流化、工作家庭平衡、性別隔離、多元化管理 gender mainstreaming, gender division of labor, sex segregation, diversity management, work-family balance |
||
統計 Statistics |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81 次,被下載 66 次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8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6 times. |
中文摘要 |
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會調查,男性空服員人數統計到2017年止才突破五百人,而女性空服員人數則已達7,422人。以台灣本國籍航空公司為例,男性比例僅佔6%,顯然男性要進入空服員產業仍是一大挑戰。且空服員的社會傳統印象深植人心,仍以傳統的「女性」特質為主。例如,溫柔、儀態端莊、長相清秀等。這樣的社會期待,是否讓男性在擔任空服員時,必須適應女性為主的組織文化?本研究即是為了探討空中兩性的性別分工、職涯發展,以及空服員職場的性別平權情況。 本研究使用質性研究,採深度訪談的方式搜集資料,以中華航空和長榮航空之國際線空服員為研究對象,藉由訪談了解空服員的工作經驗,描繪出空服員的工作場域的全貌,並比較男、女空服員在工作分配、升遷路徑、職涯發展等面向的差異,分析造成差異的因素,以及背後所建置的社會脈絡。最後,本研究亦針對航空公司所提供的相關支持措施,以及空服員對其措施的看法,提出管理政策的改善建議。 本研究發現,航空公司空服員雖以女性為主力,但管理模式仍反映傳統男性中心主義,對於男、女空服員有著性別化的期待與分工。且在比較兩家航空公司後發現,階層嚴明的組織氛圍,會讓空服員承受更高度的壓力,導致空服員的高度流動率。再者,本研究發現男性空服員的「玻璃手扶梯」升遷情形確實存在,但其背後至少有三點因素,第一,組織內部對男性偏好所形成的父權紅利,第二,男性空服員具有高度的升遷意願,和不同情境的彈性策略。最後,社會對於照顧義務的性別角色期待,亦使得男性較能夠完全投入工作與職場發展。 因此,從管理角度而言,本研究建議航空公司應採用多元化的管理策略,避免性別化的招募、分工與管理模式。其次,航空公司應重新檢視公司內部的考核升遷與工作家庭平衡制度,創造更加透明、友善且平等的職場文化,才能進一步落實性別平權,亦增加空服員之留任意願。 |
Abstract |
According to the Gender Equality Committee of the Executive Yuan, while the number of female flight attendants has reached 7,422, the total number of male flight attendants has exceeded 500 up to 2017. Take Taiwan’s national airlines for example, male flight attendants only account for 6%in total. Obviously, it is still a challenge for men to enter the flight attendant profession. The traditional "feminine" characteristics for flight attendants ,for instance, gentle, dignified, comely, are still deeply rooted in the society. However, in this case such social expectations may require male flight attendants to adapt to the female-base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 The inten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gendered division of labor,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he gender equality situation in the flight attendant profession. This research uses in-depth interviews in the fiel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with the international departure flight attendants of China Airlines and Evergreen Airlines to understand their work experiences as flight attendants and depict the full picture of the flight attendant's work. It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flight attendants in job assignment, promotion path, career development and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cause these differences, and discusses the social context behind them. Finally, this research also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airlin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views of flight attendant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first of all,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airline is androcentric. male and female flight attendants still have gendered expectations in job division and the strict organizational atmosphere, but also let the flight attendants must bear a high degree of pressure, resulting in a high turnover rate of flight attendants.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glass escalator" for male flight attendants does exist, but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factors behind it. First, the patriarchal dividend formed by male preference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second, the high willingness of male flight attendants to promotion, and the flexible strategies of different situations. finally, the social expectation of the gender role of caring duty is also a factor to help men fully engage in work. Therefore, from a management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airlines should adopt diversity management to avoid gendered recruitment, division of labor and management models. Second, Airline managers must re-examine the assessment and promotion system, create more clear career paths, in order to truly bulid a gender equality workplace, and also fortified the job retention the flight attendants. |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
論文審定書 i 致謝 ii 摘要 iii Abstract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男性中心vs.多元化的組織管理 7 一、男性中心 7 二、多元化管理 11 第二節 職場性別隔離及情緒勞動 13 一、水平隔離 13 二、垂直隔離 14 三、樣板理論及其修正 17 四、情緒勞動 19 第三節 工作家庭平衡的做法與成效 21 一、工作家庭平衡與衝突 21 二、工作家庭平衡政策的性別意涵 24 第四節 小結 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9 一、深度訪談法 29 二、檔案資料蒐集 3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0 一、個案公司介紹 30 二、抽樣策略 31 三、受訪者基本資料 3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4 第四章 研究發現 37 第一節 空中的工作分配 37 第二節 空服員工作家庭平衡策略 49 第三節 升遷的玻璃手扶梯vs.天花板 79 第四節 留下?離開?空服員的職涯抉擇 1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9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122 參考文獻 125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Nakao Eki(2008)。「公司男女」(Rosabeth Moss Kanter原著)。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勞動部(2017)。「勞動部-工作生活平衡推動手冊」,2018年08月27日,取自:https://wlb.mol.gov.tw/。 中華航空(2016)。「中華航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18年04月30日,取 自:https://calec.china-airlines.com/csr/index.html。 中華航空(2017)。「中華航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18年04月30日,取 自:https://calec.china-airlines.com/csr/index.html。 中華航空(2018)。「中華航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18年11月04日,取 自: https://calec.china-airlines.com/csr/index.html。 王雅各(2007)。新世紀的男性研究。女學學誌,24,135-173。 伊慶春、簡文吟(2001)。「已婚婦女的持續就業:家庭制度與勞動市場的妥協」。台灣社會學。1,149-182。 朱柔若(2010)。「職場中的性別主流化:從性別統計看就業平等政策之成效」。城市發展專刊,8-25。 朱蘭慧(2001)。「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與鬆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文慈(2009)。「“和顏悅色”與“忍氣吞聲”的背後:」。教育心理學報,40,553-575。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2017a)。「性別平等政策綱領」,2018年05月08日,取 自:https://www.gec.ey.gov.tw/。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2017b)。「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專區」,2018年 08 月27日,取自:https://www.gec.ey.gov.tw/。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2017c)。「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國籍航空公司主管人員性別」比例,2018年12月16日,取自:https://www.gender.ey.gov.tw。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2017d)。「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國籍航空公司受雇員工性別比例」,2018年12月16日,取自:https://www.gender.ey.gov.tw。 李芳如(2001)。「新好男人-雙生涯家庭男性家務分擔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政賢(2014)。「質性研究:從開始到完成」(Robert K.Yin原著)。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庭欣、王舒芸(2013)。「[善爸]甘休?[育爸]不能?與照顧若即若離的育嬰假爸爸」。臺大社會工作學刊,28,93-135。 李淑菁(2007)。「性別化學校的形塑過程:一個案例研究」。教育與社會研究,13, 121-152。 李惠茹、唐文慧(2004)。「性別的多數, 權力的少數:以台南市國中女教師的職業選擇與晉遷為例」。師大學報: 人文與社會類,49,29-52。 李瑋(2009)。「已婚女性空服員的工作與家庭生活策略」。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東森新聞雲(2015)。「男空服員少見!性別刻板男女薪資差距最大達5.5萬」, 2018年07月10日,取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61017/794762.htm。 徐宗國(1990)。「是為少數者?-工作內涵與工作生活素質,女性與工作研究上的一些回顧與芻議」。婦女與兩性學刊,1,1-25。 徐宗國(2001)。「拓邊照顧工作:男護士在女人工作世界中得其所在」。臺灣社會學刊,26,163-209。 馬美麗(2013)。「台灣企業多元化管理初探」。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 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馬財專、葉郁菁(2008)。「勞動疆界的拓邊?傳統女性勞動場域中男性勞動者之考察」。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2,1-48。 張正霖(2017)。「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Arlie Hochschild 原著)。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張妤玥、陸洛(2011)。「工作家庭雙介面之要求,資源與職家衝突關連之性別差異」。商略學報台灣,3,25-38。 張信熙(2006)。「從青澀到成熟的社工歷程-男性社工員之職場性別經驗探討」。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晉芬(2002)。「找回文化:勞動市場中制度與結構的性別化過程」。臺灣社會學刊,29,97-125。 張茹娟、江建昌(2005)。「影響員工陞遷因素之探究-兼論兩性差異之分析」。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43,145-193。 畢恆達、彭渰雯(2008)。「保護?矯正?排除?女性專用車廂的性別意涵」。女學學誌,25,89-125。 許慶復(2009)。「政府部門人力多元化管理」。國立臺 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旻、溫金豐(2004)。「女性公務人員的成功恐懼與事業成就發展」。T&D 飛訊,21,1-10。 陳柏彥(2011)。「男性社會工作人員的性別經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學巖(2017)。「性別刻板印象對於男性教保服務人員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 報導者(2019)。「真的假的?空服員原先構想是空中護理師?」,2019年7月2日,取自:https://www.twreporter.org/a/mini-reporter-flight-attendant-history。 彭渰雯(2010)。「女性觀點的 [通用設計]-性別主流化再思考」。研習論壇月刊,120,8-16。 彭渰雯、李秉叡(2007)。「比利時的性別主流化」。臺灣國際研究季刊,3,111-134。 彭渰雯、林依依、葉靜宜(2009)。「女性在陽剛職場內的樣板處境:以海巡與消防單位為例」。東吳政治學報,27,115-170。 彭瑞芝(2013)。「工作還是職涯?探討空服員的職涯發展知覺」。東海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學位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煥榮(2006)。「知識經濟時代高階女性人力資源之開發與運用」。競爭力評論,8,34-61。 黃煥榮(2008)。「運用友善家庭政策平衡工作與家庭-理論與經驗的初探」。 2008TASPAA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黃煥榮、方凱弘、蔡志恒(2011)。「公務人力資源管理之性別議題與對策:組織建築模式之分析」。文官制度季刊,3,49-80。 楊北芳(2012)。「已婚男性參與女性家務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駿北(2004)。「性別化社會下的男性氣概:以男空服職場性別經驗與社會形象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 楊瓊華(2003)。「性別職業隔離的轉變:以彩妝師為例」。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櫻華、游美惠(2006)。「女性軍訓教官的職場困境:以已婚育有子女者為例的性別分析」。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6,125-161。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 17- 23。 葉倩妏、劉念琪(2009)。「工作負荷,工作家庭衝突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葉毓蘭(2010)。「闖入男性行業的女警們」。婦研縱橫,93,43-50。 端傳媒(2019)。「沒有傷口的職災:那個替乘客脫內褲的長榮空姐,以及她的制服病」,取自: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90307-taiwan-flight-attendant -traumatized/。 劉純如(2009)。「特殊教育學校男性教師教學經驗之探究」。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梅君(1999)。「性別與勞動」。載於王雅各(編),性屬關係-性別與社會、建構,281-285。台北:心理出版社。 劉惠純(2008)。「誰可以成為空服員?—情緒勞動與性別化的生產政治」。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怡婷(2017)。「男性彩妝師升遷的玻璃手扶梯」。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亦真(2010)。「非營利組織已婚女性主管職場生涯之研究:以勵馨基金會為 例」。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盧以琳(2017)。「[托育工作女性化] 職場人員性別議題自我知覺之探究:以高雄市公共托嬰中心及育兒資源中心為例」。教育行政論壇,9,107-128。 駱俊宏、林燕卿(2003)。「性別刻板印象對男性護理人員的影響」。臺灣性學學刊,9,95-105。 聯合新聞網(2015)。「華航最新人形立牌亮相 男帥女美超吸睛」。2019年7月1日,取自:https://video.udn.com/news/354903。 蘇盈蓉(2016)。「空服員的女性身分,與勞工身分一樣重要」。性別平等教育季刊,76,18-21。 黨一馨(2017)。「女性基層社工職涯魯蛇告白」。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2,95-106。 丁茹喬(2015)「照顧中的互惠:失智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照顧服務員的情緒勞動」。 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品菁(2009)。「微笑的飛行-空服員的情緒勞務」。國立東華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未出版,花蓮。 Acker, J. (1990). Hierarchies, jobs, bodies: A theory of gendered organizations. Gender & society, 4(2), 139-158. Alvesson, M., & Billing, Y. D. (2009).Understanding gender and organizations. Division of Labour and Sex Typing . London: Sage. Connell, R. W. (1995). Masculiniti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rone, M. R. (2003). Work-family balance. Handbook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7, 143-162. Guy, M. E., & Newman, M. A. (2004). Women's jobs, men's jobs: Sex segregation and。emotional lab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4(3), 289-298. Hearn, J. (1982). Notes on Patriarcy,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the Semi-Professions. Sociology, 16(2), 184-202. Hochschild, A. (1983). The managed hear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007). Decent working time: Balancing workers' needs with business requirements Requirements, retrieved november 5, 2018, from https://www.ilo.org/ Kanter, R. M. (1977). Some effects of proportions on group life: Skewed sex ratios and responses to token wome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2(5), 965-990. Messner, M. A. (1992). Power at play: Sports and the problem of masculinity. Boston:Beacon. Stier, H., & Yaish, M. (2014). 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and gender inequality in job quality: a multi-level approach. Work, employment and society, 28(2), 225-246. Williams, C. L. (1992). The glass escalator: Hidden advantages for men in the “female” professions. Social problems, 39(3), 253-267. Yoder, J. D., & Sinnett, L. M. (1985). Is it all in the numbers? A case study of tokenism.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9(3), 413-418. Young, J. L., & James, E. H. (2001). Token majority: The work attitudes of male flight attendants. Sex Roles, 45(5-6), 299-319. |
電子全文 Fulltext |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
QR Code |